最近,到國外尋求支持的影集《零日攻擊》,假設2028年台灣總統大選後交接時,大陸藉口,凖備七天內「武統台灣」。總編劇鄭心媚表示,俄國先從認知戰滲透烏克蘭,類似之戰已在台開打,只是「沒有煙硝」。陸委會前副主委黃介正則指出,兩岸有危機但須努力消彌,範例是台海飛彈危機後,1998年海基會辜董事長率團赴上海,與大陸海協會汪會長接續兩岸對話;黃介正希望《零日攻擊》永遠停在「零日」。
相關地,日昨,英國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前執行長尼布萊特(Niblett),來台表示中國不友善,台灣要安全韌性則要更民主化云云。但民主有優缺,希哲柏拉圖對民主沒信心,因常受少數人操弄,範例是西元前399年,三雅典政客主導公民陪審團多數決處死蘇格拉底。台灣民主化後或因自由多元,而益趨意識形態切分與對立加內耗,當前美國亦然。其次,美國紐約大學教授熊玠不認為民主化給台灣帶來更多安全,例如,1996年台海幾乎發生戰爭,而當時總統名句「民之所欲常在我心」。至於國安則「以小事大以智」,但台灣常以民主「調戲」大陸,又如賴總統發明「境外敵對勢力」挑釁。
台獨派自認「護身符」是美洲殖民者能成功打敗英國而獨立,台灣應也可以。但美國還有另一更慘烈的內戰而消除分裂國土,台獨者有選擇性的認知嗎?美國獨立戰爭陣亡人數,美英軍各約一萬五千;內戰死亡人數,南北軍各約十萬。至於今天,軍武慘絕人寰如俄烏之戰實況。
英國陸軍博物館資料顯示,獨立戰爭分裂了北美和英國的家庭,例如在美洲,支持獨立的富蘭克林和他的保皇派兒子威廉分裂;革命派約得四成殖民地人口支持,保皇派約兩成。美國革命博物館則顯示,一些英國人最初對殖民抵抗運動表示同情,但當北美民兵殺害英國正規軍時,英國對北美的支持就下降了。至於內戰也是統獨各有主張。我國陸委會持續民調,居冠的是永遠維持現狀,其次是暫維現狀以後看情形再決定獨立或統一,合占六成四;我國台獨派會尊重其他同胞的主張嗎?
台獨派宣稱美國與英國人同文同種,但仍要求獨立,以合理化兩岸仍可分列為兩國。但當年美洲除了英人,還有黑奴與其他歐洲國家的移民;何況二十萬年前的現代人共組。台獨否認數典忘祖因美國不以為然,則華人慎終追遠民德歸厚與食果子拜樹頭等「文明」呢?分合各有利弊,但歐盟統合主因是止戰,包括記取弗洛依德名著《文明與其不滿》所示人的攻擊本性等教訓;連帶的通商與通婚等更促進民生福祉。
法理上,《中華民國憲法》認為大陸地區是中華民國領土,大陸憲法也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大陸一些「武統派」人士鼓吹「收復台灣」,但八十年前台灣已光復,台獨宣稱大陸要「併吞」台灣,均為假議題。
政權來來去去,浪淘盡千古政客。「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有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務實地,大陸崛起而國際多承認,兩岸實力懸殊。若台獨堅持意識形態而選擇對抗(草螟弄雞公),會助益大部分想安居樂業的同胞嗎?辜汪會與馬習會才是民主之道。 (相關報導: 風評:賴政府「真理部」揭牌運作?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