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元旦,信義區ATT百貨6樓,王品代理中餐品牌─莆田熱鬧開幕,這是創業23年,王品首次捨棄自創品牌,邁向代理之路。發跡自新加坡,莆田成立不過16年,旗下餐館25家,年營收新台幣21億元,王品去年營收約170億元,兩岸擁有500多家分店的餐飲龍頭,為何會看上營收約只有它1/8的莆田?王品集團董事長陳正輝認為,莆田有兩優勢:一為國際化經驗,在移民社會的新加坡的洗禮下,口味可調到各國人都可接受,莆田到馬來西亞、香港、上海設點都能克服當地口味的差異。二,莆田能做中餐標準化。陳正輝說,中餐做得好吃很容易,但要做到連鎖,很難,這也是多數中餐連鎖規模小於西餐的原因。黝黑皮膚,笑起來憨厚,廚師出身的管理者多半不擅言詞,但是莆田的創辦人方志忠卻一口管理經,能被王品相中為合作對象,就是在管理中餐的能耐。
莆田擅長標準化中央廚房就搞定7成
第一個難題就是料理標準化。商發院研究員黃淑姿指出,中式食材比西餐多,品質管控難度高。此外,西餐可靠設定烤爐溫度,標準化的醬汁維持連鎖品質,但是中餐火候與油溫控制。為標準化每一道菜,莆田的團隊在廚師做菜時,就在旁邊記錄食材的調味、分量、火候與翻炒次數,方志忠說每道菜都至少做了100次,才找出標準流程與最佳調味,莆田有70道菜色,每一道都有一本厚厚的SOP(標準作業流程)。成立前10年,莆田僅有8家店,但是光是去年(2015年)就在香港、上海等地開10間店,秘密藏在位於新加坡,占地2,500坪的中央廚房。一般中菜廚房占店鋪約30%面積,但因為有中央廚房,莆田店鋪廚房只需要占店鋪2成的空間,提高坪效。而效率化跟美味之間的抉擇,方志忠為此琢磨實驗2年,他說:「最好的系統就是靈活的系統,」他用兩年確認哪些步驟放在中央廚房,哪些步驟放在店鋪,兼顧效率與美味。一般中餐廚師至少培訓2年,高度標準化讓莆田不受廚師限制,此次王品派15位廚師去學習,只花一個月就上手。菜單也蘊藏控制品質穩定的秘密,方志忠只選擇一年四季都容易取得的食材入菜單,以求供貨穩定。翻開菜單第一頁,寫著「莆田十最」,10大熱門菜色,陳正輝觀察,有6成的客戶選菜都會在「十最」裡,無形當中控制了利潤率與品管重點,所以先求10樣菜色的品質穩定,品質也就及格了。 (相關報導: 王品首見虧損 第3季每股虧0.04元 | 更多文章 )
王品策略轉變進百貨捨套餐,考驗外場
莆田的開幕也宣告,王品正改變25年來的成長策略:捨棄過去開街邊店的策略,插旗信義區,摸索百貨商場的開店模式;捨棄套餐,採用全單點,意味制式化外場SOP必須加入「人味」。一位台灣莆田外場主管提到,套餐式西餐,每個步驟都有明確的SOP,但是中菜自由配,得更懂得觀察客戶喜好,學會配菜,推薦菜色,上菜時如果客人在交談就不宜介紹菜色,等到客人詢問再趨前即可。陳正輝估算,未來3年莆田將在台開10間店,約為王品帶來10億元營收,然而對於中菜一年級生的王品來說,能吃到多大的餅,取決從合作夥伴莆田身上學習速度有多快了。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