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老董林聖忠被工會踼爆上任不到2年,全球趴趴走,周遊列國,先後出訪了12個國家,部屬都要用盡心思、殫精竭慮,幫老董找出周遊列國的國家與理由。這也再為台灣的官場現形記加添新筆。
當然,外界不能單純以官員出國次數多寡去評斷其是非對錯,例如財經首長時常要出國參加會議,這些會議從APEC、WTO到亞銀….等國際組織的會議,首長參加這些會可是其責任與義務,不去才不對哩。甚至還有不少國與國之間的雙邊會議,或目標明確的國外招商會議,官員都必須參加。
如果,官員是為了這些份所當為的責任,而席不暇暖、風塵僕僕的奔走各國,外界大概也只能說:辛苦了!
但中油老董的「周遊列國誌」,卻怎麼樣都看不出其必要性與迫切性。參加這個經貿訪問團、那個參訪團,還有一些有的沒的「國際會議」,坦白說,左看右看、怎麼看都覺得是聯誼兼遊樂味道濃厚的行程。既無以名之,中油只好說老董出訪,可以「增加國際上能見度」。
問題是:中油就是一家在台灣賣油品的國營企業嘛,又不是產品行銷全球、或是搞表演作秀,花公家那麼多錢去「增加國際上能見度」,到底所為何來?實在是搞不懂。
政府單位編列的出國預算或許不算多,以經濟部而言,平均一年大概是1500萬元左右。但對公務員假借考察名目行出國旅遊之實,則一直為外界垢病,回國繳交的「考察報告」,有良心道德者還會上網找資料拚湊報告,差一點者則是根本抄過去的報告,或以幾張紙簡單打發。既然大家心知肚明出國考察是變相的「獎勵」旅遊,報告隨便一點,官僚單位也是睜隻很閉雙眼。
曾有網友搜尋官方的「公務出國報告資訊網」,結果「驚為天人」,內容是笑話一籮框。有部會出國參加會議回國的報告是12個字「出席年會資料,本部自行存檔」;也有考察者誠實的把去各地旅遊見聞寫成圖文並茂的遊記;還有人直接把旅行社的行程剪貼上後了事,乾脆得很。
這些行之多年的官僚單位陋習,外界批評雖多但卻一直難以根除;這次中油老董的「周遊列國誌」,則是把此一陋習「向上提升」、發揚光大,第一次有一個如此高階的官員,可以放著自己負責經營企業的鉅額虧損不管,卻對花公帤旅遊如此的樂此不疲、頻率又是如此高,也算是創下官僚新紀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