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520就職周年演說,意外通篇未提兩岸關係,引起外界議論紛紛。賴總統「兩岸失語」的效應已迅速浮現,海基會董事長吳豊山21日在立法院表示與對岸「傳話管道暢通」,陸委會主委邱垂正卻連忙消毒「不能有密室協商」,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22日又澄清熱心交換意見不算「密室協商」。兩岸傳話3種解讀,說明了兩岸不只檯面上管道中斷,連檯面下都缺乏互通機制,只能任由亂草雜生。
兩岸政策一灘死水,絕口不提盡現失語狀態
眾所周知,吳豊山老驥伏櫪,仍懷有為兩岸做好事的壯志。問題是,海基會屬秘書長制,還得看羅文嘉的「活水」流向。邱垂正雖一介書生,但坐在陸委會主委位子上,必須貫徹總統意志。梁文傑則代表新潮流坐鎮兩岸事務主管機關,聲量難以小覷,為免「海陸大戰」傳聞再起,還得出來緩緩頰。老實說,無論這些頭人們有何盤算,賴政府的兩岸政策早已是一灘死水,只有更糟沒有最糟。
賴總統那篇沒有兩岸的周年談話,多數解讀認為是美國施壓,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出手「管一管」,防止賴清德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麻煩製造者」。此說法當然有理,畢竟老美干政,從兩蔣至今一脈相傳,早非秘密。更何況川普還開金口說了「統一」與「和平」兩詞,就算主詞、受詞沒明言,唯美派的賴政府恐怕還是得自行對號入座。
不過,平心而論,賴總統的兩岸政策說透了,就只有「抗中」兩字。至於「台獨」,欲望終究敵不過現實。在此情形下,過去一年的兩岸「政績」,也還是只有「抗字」兩字,總不好在演說中大談驅趕陸配。在支持度崩跌,美國對台風向微妙變化之際,賴總統怎麼說都不討好,做為一名「務實台獨工作者」,索性就不說了。
類似於不設前提也是一種前提,不說當然是一種表態。體現出來賴政府的兩岸政策沒有主心骨,從來都只有意識形態的軀殼,「抗中」乃寄託於「親美」的主觀願望上,一旦美國態度轉向,頓時失去支點,兩岸政策自然準備如骨牌一般接連倒下。因此,與其說賴總統「未提」兩岸,不如說他根本處於「失語」狀態,想做的不能說,想說的又做不到。

「公司併購論」的政治話術,難解兩岸死結
「失語」是想像與真實顛倒錯亂之後,再加上來自「上國」的龐大壓力,自我高度壓抑之後的結果。胡言亂語,也是「失語」的表現之一。520前夕,賴總統在接受網路節目專訪時,拋出「大小公司併購」論,很難想像出自一位台獨立場的總統之口,反倒更像是川普的重商主義風格。
「大小公司併購」論讓兩岸風向亂上加亂,藍營怒斥為「賣台」,綠營及側翼們為「兩間公司」嗨翻天。北京態度反而微妙,國台辦以不指名道姓的方式,批評其「台獨」分裂立場;涉台學者則莫衷一是,有人認為兩岸應是「母公司」與「子公司」的關係,有人認為「有條件併購」,仍為兩岸融合與統一留下了討論空間。 (相關報導: 風評:賴清德指著和尚駡禿驢 | 更多文章 )
如此看來,各方解讀與評價不一的「大小公司併購」論,不像是賴政府站在戰略制高點運籌帷幄出來的產物,更像是受盡施壓,為了敷衍了事而絞盡腦汁想出來的政治話術,既能向美國交差,又能挽救低迷的支持度,還能讓青鳥們自圓其說。然而,真正的關鍵仍在於,兩岸關係的死結會因此而打開,乃至鬆開一點點?基本上還是沒有樂觀的本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