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婷觀點:川普「清空」加薩─種族清洗能不能解決以巴問題?

2025年1月23日。約旦河西岸(West Bank)城市哲寧(Jenin)難民營中的巴勒斯坦人正在撤離。(AP)

繼宣傳以哈停火是「自己的功勞」後,川普(Donald Trump)又在1月25日語出驚人,稱自己正準備「清空」加薩,原因也非常直接:加薩已經成為拆卸現場、幾乎所有東西都被摧毀,「所以我想與一些阿拉伯國家合作,在不同地方建造住屋,這樣他們也許可以暫時過上和平生活。」

2025年1月22日。在以哈之間的停火協議生效幾天後,人道主義援助卡車在拉法透過從埃及進入加薩走廊的凱雷姆沙洛姆過境點進入。(AP)
2025年1月22日。在以哈之間的停火協議生效幾天後,人道主義援助卡車在拉法透過從埃及進入加薩走廊的凱雷姆沙洛姆過境點進入。(AP)

而被點名對象,首先就是鄰近加薩的約旦與埃及。川普表示已經要求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Abdullah II of Jordan)接收更多巴勒斯坦人,「我說希望你能承擔更多,因為我現在看到整個加薩地帶一片混亂」,接著又稱會與埃及總統塞西(Abdel Fattah el-Sisi)持續溝通,「我希望埃及能帶走一些人」。

而關於「清空」本身,川普表示可以是臨時性質、也可以是長期,總之在這位美國總統看來,這種作法有助解決反覆發生的以色列-加薩衝突,「我們把這一切清理乾淨,你知道,都結束了。」相關說法也在以色列引發迴響,例如財政部長史莫特里奇(Bezalel Smotrich)就對計畫表示歡迎,畢竟這位極右政客早在2023年11月就公開要求加薩巴勒斯坦人「自願移民」到其他國家,因為以色列將「不接受加薩作為獨立實體存在」。

但阿拉伯相關方就不怎麼買單。例如巴勒斯坦權力機構領導人阿巴斯(Mahmoud Abbas)辦公室表示,「巴勒斯坦人民不會放棄他們的土地和聖地」;哈馬斯政治局官員也稱,「巴勒斯坦人不會接受任何提議或解決方案,即使這些提議看起來像是打着重建的幌子,例如美國總統川普提出的建議」;阿拉伯聯盟也表示拒絕,「強迫性的流離失所和驅逐人民離開他們的土地只能被稱為種族清洗」。

被點名的約旦、埃及當然更加反對。約旦外交部長薩法迪(Ayman Safadi)便稱,「我們堅決反對會造成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的情況。約旦是約旦人的,巴勒斯坦是巴勒斯坦人的」;埃及外交部也表示,反對任何侵犯巴勒斯坦人不可剝奪權利的行為,「不論是通過定居或吞併土地,或是通過強制流離失所、鼓勵遷移或將巴勒斯坦人從其土地上趕出,無論是暫時的還是長期的」。

顯然,川普的計畫不那麼容易執行,但從他前一任期的作風來看,這種提議似乎也不令人意外。

2025年1月22日。在約旦河西岸(West Bank)城市哲寧(Jenin)難民營,巴勒斯坦人看著一台以色列軍用車輛。(AP)
2025年1月22日。在約旦河西岸(West Bank)城市哲寧(Jenin)難民營,巴勒斯坦人看著一台以色列軍用車輛。(AP)

以色列的「重返」呼聲

回顧過去,川普當然不是第一個提議「清空」加薩的政治人物,甚至歷史上也早有類似先例,例如1948年開始的「納克巴」(Nakba)、1967年開始的「納克薩」(Naksa),前者導致超過75萬名巴勒斯坦人逃離家園,後者迫使超過28萬名巴勒斯坦人從加薩、西岸逃往埃及與約旦。

這些事件無疑是當今以色列的立國基礎,也是巴勒斯坦民族敘事的傷痕所在,「鑰匙」則因此成為阿拉伯文藝創作的重要符號,隱喻民族雖然流離失所卻仍心繫故居,即便許多地方已被以色列定居點吞噬。 (相關報導: 川普2.0時代,中東恐再掀波瀾?耶路撒冷郵報前總編預言2大進展 更多文章

2023年「阿克薩洪水行動」引爆戰爭後,以巴再度出現「鏡像」的敘事反應:由於以軍鐵蹄首先攻入北加薩,大量巴勒斯坦人為此倉皇南逃,「納克巴2.0」於是成為同情巴勒斯坦方的輿論話題;但在復仇心切的以色列右翼社群內,「重返」加薩的呼聲也是日益高漲,所以才有今日川普的「清空」加薩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