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台灣而言,當川普發動的關稅戰已避無可避時,除了面對與接受「美積電」再壯大幾分的結果外,要思考的不僅是短期因應而已了,長期變化的對策更顯重要與必要。
上周美國總統川普與日本首相石破茂舉行峰會後的共同記者會上表示,本周將宣布對多國開徵「對等關稅」,使美國與其他國家得到平等對待,接著他就宣布對所有進口的鋼鐵與鋁課25%關稅,台灣出口會受影響。川普並未解釋何謂「對等關稅」、也未明示暗示那些國家在其開徵對等關稅的名單上,不過從川普過去的言行、祭關稅戰的考量點等看,台灣是難避開了。
川普骨子裡是有相當高成份的「重商主義」,痛恨貿易逆差、認為那些對美國享有貿易順差的國家,都是不公平的賺取美國人的錢、甚至奪走美國人的工作,因此川普2.0的第一波關稅戰對象就是對美順差最高的墨、加、中3國(墨加的加徵關稅後來延後1個月),因此下波的關稅戰對象,應該就是如歐盟、韓、日、越南、台灣、甚至印度等國家,理由在對美享有鉅額貿易順差。
例如歐盟對美有1580億歐元順差、越南對美順差超過1200億美元,韓國超過500億美元、日本與台灣都雖過600多億美元,甚至連對美順差只有300多億美元的印度也可能會在名單上。
因此,台灣是很難避開川普2.0的關稅戰了,更且台灣還有一項讓川普「念茲在茲」、每一思及即口出惡言的項目:獨步全球的晶片製造能力;川普多次稱台灣半導體是從美國手中偷過去,也已揚言要對台灣晶片課100%關稅,鑑於半導體產業與出口對台灣經濟的重要性,如出口晶片被課高關稅的影響特別讓國人關切。
先說如果台灣被美國課「對等關稅」的情況。依照川普2.0對加墨中出手的作法,這個「對等關稅」就是對所有台灣出口到美國的商品都課加徵關稅,不管進出口方各自吸收或負擔多少關稅,價格基本上就是上揚,因此需求會減少,最後對美出口減少。
至於影響幅度則要視川普的關稅大刀誅連多廣,如果台灣出口主要競爭對手國(如韓國)同被課相同幅度的對等關稅,影響幅度會減少。當然,對台灣、或甚至其它所有在課對等關稅名單上的國家而言,「最佳情況」就是所有國家都被課相同的對等關稅,這樣對各國商品銷美的競爭力幾無影響,因為所有人都被課了;倒是美國的通膨會一飛沖天。
既然起因在順差過大,化解之道大概只能去多採購美國產品,40多年前台灣就是這麼作,每年組成龐大的採購團赴美買農產品,現在則多一個能源可採購,只是未必能達到美方的滿足點。與此同時,台幣匯率也有可能連帶受影響,當年台幣從約40元兌1美元升值到26美元多,就是拜美國施壓之賜。
不過,這次單是增加採購、甚至附贈貨幣升值,恐怕都已無法滿足川普,川普更要投資美國、製造業回流,這就牽涉到半導體、說直接點就是台積電的對美投資設廠。
單看川普的對晶片課100%的稅,影響似乎非常恐怖,但實際衝擊不會如想像的大。因為美國市場占台灣半導體出口的比重不到5%、金額在70億美元上下,數量上不是太多;更重要的是以尖端製程的晶片而言,台灣(台積電)占比9成多擁有近乎壟斷實力,這種實力不會輕易被替代。而如果川普同時也對韓國晶片祭高關稅,又可更降低對台灣的影響。
但如果川普真對台灣晶片祭100%關稅,真正的意義在逼迫台積電增加在美投資;先前川普就曾取笑拜登推出的「晶片法」,以高額補貼方式吸引台積電等企業赴美投資設晶圓廠是愚蠢,他說只要大幅提高關稅,企業就會去美投資設廠,顯然他對晶片出手的用意在此;川普一直很「著迷」於投資,川普1.0時郭台銘就以威州百億投資成為川普的白宮座上賓,這次日美峰會日本也以1兆美元投資讓川普笑顏逐開。政府無法替台積電決定投資與否,但台積電終究難對抗美國與川普要求增加投資的壓力,再往「美積電」多跨幾步應該是在所難免了。 (相關報導: 中加墨關稅只是前菜,全球關稅戰已經開打!BBC:請繫好安全帶 | 更多文章 )
川普的幾輪關稅戰下來,幾乎是把WTO推入深淵變「半殘」,原本全球奉行以開放、自由、低關稅為主軸的貿易規則日益萎縮,逕自對晶片課關稅、儼然對資訊科技協定(ITA)視為無物,對台灣這種高度仰賴國際貿易、出口的經濟體而言,是一大警訊與風險,特別是台灣在參與國際經貿組織上到處碰壁,一旦各國都往保護主義走時,台灣的出口更危險。政府與企業該要更強的危機意識、預作推衍、思考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