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政璋觀點:川澤吵台灣驚─全球格局位移,中國角色凸顯

震驚全球的談判場景,美國總統川普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爭執現場畫面。(摘自路透社)

2025年2月24日,俄烏衝突邁入第三個年頭,這場戰爭已深刻重塑歐洲乃至全球的地緣政治格局,但和平曙光依然遙不可及。川普重返白宮後,美國政策急轉直下,猶如巨石投入湖面,激起層層漣漪。俄烏談判陷入僵局、歐洲各國分歧不斷擴大,而中國則趁勢展現戰略企圖,力爭成為關鍵調停者。在這種多極博弈的局勢下,台灣必須提高警覺,密切關注國際變化,並做好充分準備,以應對可能引發的連鎖衝擊。

白宮三人爭吵震驚全球,台灣應更謹慎防範

根據最新報導,自3月1日起,各大媒體與新聞頻道紛紛重播2月28日那段震撼全球的現場畫面:美國總統川普、副總統萬斯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白宮當場激烈爭吵。這段「同場吵架」的影像,為美國建國以來首次見到外國元首與美國正副元首在白宮發生正面衝突,令全球輿論譁然。從現場錄像中可見,三人在談判過程中氣氛劍拔弩張,充分暴露了美烏關係在核心利益上的嚴重分歧。

這一事件不僅揭示了美烏之間在安全保障與鋰礦開發問題上的深層分歧,更象徵著當前國際局勢中大國博弈的激烈角逐。對於台灣而言,此一局勢變化意味著區域安全環境可能進一步惡化,因此,台灣必須持續關注並審慎評估各方動向,加強自身防衛與國際合作,從而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中確保自身安全與穩定。

美國建國以來最驚人的白宮爭吵現況。(摘自美聯社)
美國建國以來最驚人的白宮爭吵現況。(摘自美聯社)

美烏談判破裂:鋰礦爭議與安全承諾的激烈角力

2025年2月28日,華盛頓白宮舉行了一場備受關注的會談。當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提出要求,希望美國提供更明確的安全保障,以抵禦來自俄羅斯的軍事壓力。然而,美國方面則態度堅決:

川普表示,美國並非「世界的提款機」,強調烏克蘭必須先徹底整頓內部腐敗,才能談及進一步援助。

副總統萬斯補充道,鋰礦資源對於美國新能源戰略至關重要,若烏克蘭希望獲得更多援助,就必須展現出對等的誠意。

澤倫斯基對此反應強烈,多次提高音量質問:「如果你們不提供實質的安全保障,烏克蘭該如何面對俄羅斯的威脅?」這番激烈的言辭顯示出烏方對美國要求極為不滿,最終,雙方未能就核心議題達成共識,會談最終以爭吵告終。這場前所未有的三方爭執迅速引發全球關注,也為俄烏衝突未來走向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

美俄暗流湧動:歐洲陷入「被邊緣化」風險

與美烏談判破裂的緊張局勢相呼應,美俄之間的暗流湧動也引起全球的高度關注。據報導克里姆林宮證實美俄正籌備元首會晤,這一消息猶如一顆炸彈投入歐洲的政治舞台,讓歐洲國家倍感焦慮。德國總理朔爾茨和法國總統馬克龍紛紛表示,任何排除歐洲參與的和平方案都將帶來巨大風險,並強調歐洲必須主導自身安全,然而,歐盟內部的分歧卻日益明顯。 (相關報導: 白宮上演吵架鬧劇:川普和澤倫斯基不歡而散,官員警告「美援恐就此中止」 更多文章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反對無限制軍援烏克蘭,他認為過度的軍援只會加劇衝突的激烈程度,而不利於和平解決問題,而波蘭則呼籲直接出兵震懾俄羅斯,以保護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這種東西歐立場的分裂,讓歐盟的「戰略自主」口號顯得蒼白無力,數據顯示,歐盟成員國在軍費開支、難民政策等問題上存在巨大分歧,這無疑削弱了歐盟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使歐洲在俄烏衝突中的地位變得越來越尷尬,面臨著「被邊緣化」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