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宇宙暗物質的地圖─觸碰虛空:《萬物的終結》選摘(4)

「宇宙的未來取決於暗能量的秘密,而我們正用最精密的望遠鏡,試圖解開這場無聲卻決定一切的拉鋸戰。」(構想圖)

如果我們想瞭解有關宇宙遙遠未來的任何信息,我們最好先解決房間裡那頭巨大、看不見、不斷膨脹的殺人象—暗能量。當1998 年發現宇宙加速膨脹時,新典範將我們直接置於暗能量主導的未來之路:宇宙將逐漸變得更空、更冷、更黑暗,直到所有結構衰變,到達最終的熱寂。但這只是一種推斷,其前提是暗能量是一個不變的宇宙常數。正如之前所討論的,如果導致宇宙加速的是幻影暗能量,或者它會隨時間而發生某種變化,那麼對宇宙的影響就會截然不同。

不幸的是,在觀察方面,暗能量並沒有給我們太多的線索。據我們所知,它是不可見的,在實驗室的實驗中無法檢測,完全均勻地分布在太空中,只有在比銀河系大得多的尺度上透過其間接影響,才能真正讓人注意到。整體而言,我們可以衡量兩樣東西。第一個是宇宙的膨脹歷史,目前我們主要透過觀察非常遙遠的超新星,並計算出它們退離的速度來研究宇宙的膨脹歷史。另一個是結構形成的歷史,我們所說的「結構」通常指的是星系和星系團,因為如果你是宇宙學家,所有像恆星和行星這樣的小東西都只是煩人的細節。

想衡量後者要稍微曲折一些,但也可以對大量數據進行創造性的利用。訣竅是在巨大的空間(以及一大片宇宙歷史)中,盡可能獲取最多星系的影像和光譜,並使用統計方法來推斷所有物質如何隨著時間聚集在一起。這兩種測量綜合之後,就可以告訴我們暗能量的空間拉伸特性如何影響宇宙整體,以及它阻礙物質聚集在一起並形成星系、星團和我們等事物的程度。

當你只靠衡量兩樣東西來判定宇宙的整體命運時,投入大量資金把這種衡量做到最好也就不足為奇了。過去幾十年來,人們對在科學案例中主打「暗能量」的新望遠鏡和探測的興趣激增。有些是針對如何善加利用膨脹和結構生長測量,以確定狀態參數w 的暗能量方程式(在第五章中討論過)而設計的。如果w恰恰等於-1,無論現在或過去,我們擁有同一個宇宙常數;如果有任何可測量的差異,我們就會得到很多諾貝爾獎。但即使你不關心暗能量,或者認同我們注定永遠局限於普通宇宙常數的悲觀觀點,暗能量調查仍會受各種天文學家的歡迎,因為它們兼負多功能的星系收集任務。

即將啟用的大型綜合巡天望遠鏡(Large Synoptic SurveyTelescope,LSST),最近更名為魯賓天文台(Vera C. RubinObservatory,VRO),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VRO 位於智利一座沙漠高山上,是一座8.4 公尺高的望遠鏡,它將拍攝數百萬顆超新星和100 億個星系的影像,每隔幾天就會拼湊出整個南部天空的新影像。這種重複覆蓋對於超新星研究非常有用,因為它可以讓我們看到每顆超新星在爆炸可見的幾天內亮度的升降。但它對於研究星系也很有用,因為這意味著你可以把一夜又一夜拍攝下的影像疊加,看到比任何其他同類調查更暗淡、更遙遠的星系。 (相關報導: 科學家警告:「足球場大小」的小行星2032年可能撞地球,威力足以摧毀大城市 更多文章

無論還有什麼其他用途,VRO 的宇宙學價值說再多都不為過,因為擁有大量精細的數據,能大幅提高發現新的和令人驚訝的東西的機會。佩里斯表示,VRO將改變局面。「我們將以一種與以前不同的方式觀看宇宙,」她說。「每當我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觀察宇宙時,我們都會學到新東西。」VRO 並不是唯一一個令人興奮的新觀測計畫。還有大量其他新的望遠鏡和探測器即將出現,每個都準備以我們從未見過的方式向我們展示宇宙。其中最受期待的是一類新型太空望遠鏡,像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Telescope,JWST)、歐幾里德(Euclid)和廣域紅外線巡天望遠鏡(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Telescope,WFIRST),WFIRST 將利用紅外光拍攝深空影像和光譜,幫助我們看見極遙遠的星系,因為它們的光已經完全延伸到光譜的可見範圍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