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婷觀點:從加薩到烏克蘭,川普的美國外交為何「墮落」?

筆者認為,川普的外交政策展現出強硬且矛盾的傑克遜主義風格,既挑戰了傳統的全球主義秩序,也強調美國優先,透過貿易戰、關稅、撤軍等手段,尋求重新定義美國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資料照)

上任至今,川普(Donald Trump)有不少讓人驚訝的對外舉措與發言。

在拉美與北美,新總統的強硬姿態明顯。面對巴拿馬,川普高舉「新門羅主義」大棒,不斷放話收回運河,最終被施壓的港資只能出售運河港口股權、退出經營,巴拿馬也在壓力下宣布退出「一帶一路」;面對墨西哥與加拿大,川普更是祭出關稅大棒持續威脅,甚至一度表示要併吞加拿大。

在中東,川普先是提出震驚全球的「清空」加薩計畫,接著又上升到「美國接管」,宣稱會將加薩建設成「中東蔚藍海岸」(the Riviera of the Middle East),供全球民眾觀光度假,巴勒斯坦人則會被遷到約旦、埃及或其他阿拉伯國家,無法再返回故土。顯然,這種等同種族清洗的計畫,除了以色列拍手叫好外,不會再有國家公開贊成,因此川普一度在2月21日軟化立場,表示自己只是「建議」、不會強硬執行,沒想到幾天過後,川普又隨手轉發AI生成的「加薩重建」短片,繼續宣傳自己的「加薩願景」。

在俄烏戰場,川普的行事更加大膽。先是新任防長赫格塞斯(Peter Hegseth)表示:烏克蘭收復失地不現實、不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烏克蘭需要強大安全保障但美軍不會參與維和,接著是美俄跳過歐洲直接在沙烏地談判,再來是川普拋出礦產協議強迫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簽署,但兩人隨後在2月28日公開交惡,接著川普在3月4日暫停所有對烏軍援。雖說歐洲已經表態軍援不斷,但少了美援的烏軍能撐多久,恐怕是各界的共同疑問。

以上種種,不論是提倡在加薩種族清洗、或是無情拋棄烏克蘭,都讓習慣美國「體面」的各方大感不適,直呼美國外交已經「墮落」,而川普就是令美國道德淪喪的「罪魁禍首」。平心而論,這種說法確有現實與輿論基礎,但撇除道德標準、回顧歷史,這種走向「墮落」的外交「變法」雖然挑戰傳統,卻也不是毫無傳統可言。

美國外交的四大傳統

2001年,美國歷史學者米德(Walter Russell Mead)出版《特殊的天意:美國外交政策及其如何改變世界》(Special Providence: American Foreign Policyand How it Changed the World)一書,書中回顧影響美國外交政策的四種思想傳統:漢彌爾頓主義(theHamiltonians)、威爾遜主義(the Wilsonians)、傑佛遜主義(the Jeffersonians)、傑克遜主義(the Jeffersonians)。這本書也在多年後成為解析川普崛起、分析川普外交的重要經典。其中,漢彌爾頓主義重視商業貿易,強調自由航行、門戶開放、貨物與資金的自由流動、穩定的貨幣與金融體系,認為國際貿易帶來經濟繁榮,是美國的國家利益之所在。 (相關報導: 風評:趕走核電.送走台積電─台灣剩下大罷免 更多文章

這種傾向其實與早年的英國殖民者相關,只不過美國的地理環境有所不同,所以漢彌爾頓主義不只聚焦傳統的大西洋,更展望印度洋與太平洋。整體來說,這派強調促進國際貿易就是美國的國家利益。威爾遜主義則主張美國與世界的接觸具有道德意義。這種思路顯然來自清教文化與傳教士傳統,認為美國應該積極對外「宣教」,在過去是促成各地社會、經濟、醫療與宗教變革,在當代就是發揚所謂「自由民主」話語:宣揚民主制度比其他制度更能穩定世界,且是相對現代化的進步制度。整體來說,威爾遜主義強調外宣與外援,希望建立一個以民主制度為主、又接受美國價值觀的全球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