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火下的博物館大撤離!賭命遷移館藏、追查失竊文物,烏克蘭如何守護文化認同

2022年3月4日,烏克蘭西部大城利沃夫(Lviv)的博物館人員們,為避免館藏遭戰火波及,緊急撤離館內文物,並裝設相關防護措施。(AP)

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迄今超過三年,持續不斷的戰鬥不只發生在前線,也充斥平民遭逢驟變的日常生活,更危及博物館與其中收藏的文化資產。烏克蘭的歷史重鎮承載了烏克蘭的文化認同,卻在戰爭中持續遭到破壞,博物館被洗劫、文物遭竊,而且這些事件並非隨機發生——法律專家與歷史學者聲稱,俄羅斯故意鎖定藝術文化相關地點攻擊,為的是摧毀烏克蘭人的自我認同。

由於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企圖儘快與俄羅斯談成和平協議,美國的立場也在支持烏克蘭和結盟俄羅斯之間擺盪不定,而在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懷著希望踏入白宮以前,俄羅斯在開戰滿三週年前夕發動規模最大的無人機攻擊。

致力保護烏克蘭現存的文化遺產的法律專家齊日珂(Halyna Chyzhyk)質問:「即使我們在戰場佔有優勢,但他們(俄羅斯)破壞我們所有的博物館,燒光我們所有的書,那我們還會是烏克蘭嗎?我們還剩下什麼?」

烏克蘭的藝術歷史學者與博物館館長竭盡全力追索遭竊文物、同時也設法保護躲過戰火的文化資產。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截至今年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證實烏克蘭有476項文化遺產遭到破壞,其中包括教堂、博物館、紀念碑和圖書館等。

烏克蘭遺產監督實驗室(The Ukrainian Heritage Monitoring Lab)的估算數量則更高,他們表示經過128次考察,可靠紀錄顯示烏克蘭全國有「超過1200處受到破壞的文化遺產與文化基礎建設(cultural infrastructure)」。根據齊日珂和無數文化產業專家,許多受到破壞的文化遺址及建設都是俄軍直接鎖定的標靶,而不僅僅是作戰的附帶損害。

前線博物館賭命撤離館藏

隨著戰事延燒,俄軍持續攻擊烏克蘭各地的博物館,歷史學者和博物館館的工作人員紛紛採取撤離措施。歷史學家馬魯什查克(Leonid Marushchak)已經從原收藏地撤走繪畫、雕塑等近200萬件文物,其中包括一頭約有1000年歷史的獅子雕塑。這座雕塑原本由烏東前線的巴赫姆特(Bakhmut)博物館收藏,這座城市在超過半年的激戰之後遭俄軍佔領,馬魯什查克說:「這頭獅子讓我睡不著覺,當城市幾乎全毀,連博物館的牆都要倒塌時,我們衝進去把獅子搬出來。」

對許多學者與博物館來說,紀錄毀損是修復的重要步驟,烏克蘭遺產監督實驗室創辦人拉什科(Vasyl Rozhko)說,犯罪行為必須在還能追查的時候記錄下來。以烏克蘭北部村莊維卡濟夫卡(Vyazivka)一座教堂為例,這座教堂建成於1860年代,在2022年戰爭開始後遭受損壞,遺產監督實驗室團隊建了教堂的3D模型,並進行雷射掃描,但就在團隊討論如何搶救建築結構時,教堂倒塌了,唯一剩下的就只有那個3D模型。拉什科說:「有些物件(受損後)可以屹立原地,有些沒辦法。如果我們不記錄,我們甚至不知道要搶救什麼。」 (相關報導: 指控普京蓄意破壞珍貴文物!前CIA官員投書《外交政策》:俄羅斯恐毀掉烏克蘭歷史,美國政府部門應該聯合行動 更多文章

保存文物並不侷限特定策略。位於基輔的東西方藝術博物館(Khanenko National Museum of Arts)是烏克蘭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之一,館長瓦嘉諾娃(Yulia Vaganova)和團隊決定,拯救博物館的唯一方法就是展示藏品。瓦嘉諾娃說:「在博物館裡,我們問自己:我們該做些什麼?博物館又是什麼?我們在戰爭期間的工作是什麼?如果博物館只是儲藏設施,可能就不得不關閉了,但是博物館的使命不止於保存作品。」東西方藝術博物館的藏品除了烏克蘭的文化遺產,大部分是來自西歐國家的藝術品,他們將部分館藏轉移到歐洲的博物館,2023年法國羅浮宮和波蘭華沙皇家城堡(Royal Castle in Warsaw)曾展出來自東西方藝術博物館的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