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俄烏戰事急轉灣,普丁突然從戰場抽身,把手伸向東南亞,首選深耕緬甸。
近日緬甸Tatmadaw政府敏昂萊大將出訪俄羅斯受到各方注意,也令緬甸民地武或倍感壓力。 這是敏昂萊自2021 年政變以來第四次訪問俄羅斯,但與前三次不同,敏昂萊這次是應普丁的邀請首次對莫斯科進行正式訪問,敏昂萊達到莫斯科后立即就感受到了誠意,俄羅斯給予敏昂萊高規格的接待標準,俄羅斯是2021年以來唯一一個向緬甸Tatmadaw大佬發出正式邀請的國家,而這位緬甸Tatmadaw大佬在國際舞臺上一直被迴避, 連與緬甸Tatmadaw保持良好關係的泰國都沒有正式邀請過的敏昂萊大將訪問。
自2021年2月,緬甸軍方奪取政權以來,敏昂萊已多次訪問俄羅斯,此次是第四次。 陪同他的還有軍事委員會官員以及內閣成員。
3月6日,普丁在會見緬甸高層時簽訂了一些檔。 這兩個國家簽訂的一些檔所覆蓋的範圍甚廣,包括教育學歷和學位,海關事務合作與互助,而這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俄羅斯提到的,要在緬甸建設小型核電站的基本的合作原則。
緬甸官方還宣布贈予俄羅斯6隻小象作為禮物。 普丁不僅在雙方元首對話中直言「兩國關係穩步發展,有著巨大潛力。 」而且還對敏昂萊許下承諾,表示俄羅斯會在未來幫助緬甸解決能源危機,出手就是援建一座核電站。
能源將是兩國未來合作的優先戰略方向,並承諾將繼續為緬甸提供可靠的能源支援。 只要有了穩定的能源供應,那麼緬甸在生產建設方面,也就沒了後顧之憂。
據俄羅斯能源機構稱,這個待建的核電站,最大發電量可達330兆瓦。 普丁此番布局緬甸倒也不是權宜之計。 早在1948年,緬甸就和當時的蘇聯建立了外交關係,並被俄羅斯繼承至今。 在冷戰時期,兩個關係也不錯。 蘇聯一直在為緬甸培養核能技術人員。
2025年3月4日,緬甸國管委主席國家總理敏昂萊大將與俄羅斯總理會晤時,俄總理放話:「此次緬甸國家總理訪俄,讓兩國獲益。 俄羅斯對在緬甸土瓦經濟特區(ထားဝယ်အထူးစီးပွါးရေးဇုန်)進行投資,已經準備就緒。」
土瓦經濟特區最初的合作夥伴是泰國和義大利,但後來因資金不足而甘休。 估計俄羅斯聲稱要投資土瓦經濟特區也只是講講而已。
近年來緬甸一直在被「五點共識」忽悠,政局在原地踏步不前,喪失許多商機。 鄰國卻忙著搶佔商機、發展經濟。 事實上,這些國家或許正暗中推動緬甸局勢的不穩定,以便讓自己成為東南亞的主要貿易樞紐。
實際上除了俄羅斯之外,中美兩國在緬甸,也已經進行了曠日持久的博弈。 站在美國的角度,他們雖然和緬甸遠隔重洋,但與緬甸的交往能夠攪亂中國這個「最大競爭對手」在東南亞的佈局。 所以,他們樂此不疲地在緬甸與中國博弈。
而緬甸也憑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對中國的投資給予回報:中國能夠擺脫「麻六甲困局」,緬甸的説明功不可沒。
此次敏昂萊訪問俄羅斯,意味著緬俄關係進一步升溫,難免有外部勢力會趁機挑撥中緬合作,製造中緬合作的不穩定因素。 敏昂萊在這個關鍵時刻大力推動皎漂港專案,就是有意向外界釋放出明確信號:緬甸不會在中緬合作問題上搖擺不定。
令人欣慰的是緬甸投資與對外經濟合作部長強調:皎漂深水港開發規劃需順應時代潮流,加快推進落地實施。
該經濟特區的相關工作正按計劃推進,建設項目預計將在明年正式啟動。 目前,若開軍(AA)已公開表示不會干涉外國投資,並願意協助保障投資安全。 部分當地居民認為,若開邦皎漂鎮區可能不會發生軍事衝突。 然而,據當地報導,自2月底若開軍發動軍事進攻以來,緬軍與若開軍的武裝衝突已逐步蔓延至若開邦皎漂專案附近區域。 但據前些時候報導,若開軍(AA)打到接近實兌時,突然停止前進,掉頭向東打。
近期媒體傳遞了許多皎漂經濟特區項目穩步推進的積極信號。 儘管面臨一些挑戰,但緬中雙方都在積極履行各自的責任,為專案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 當地居民的樂觀態度和若開軍對外國投資的承諾,也為專案前景增添了信心。 然而,中國也還是需要關注到若開軍(AA)與國防軍(Tatmadaw)衝突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
中美俄三國對緬甸都有戰略需求的情況下,敏昂萊掌控下的緬甸可謂迎來了最大的發展機會。 某種程度上說,現在的緬甸Tatmadaw政府也把握住了這個機會。
對於緬甸這樣一個沒有戰略自主的國家來講,八面玲瓏,誰都不得罪,可以說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站在中國的角度,作為鄰國,緬甸如果能夠通過外交上的左右逢源發展起來,自然樂見其成。 但值得注意的是,對於緬、美、俄之間的交往,中國得始終保持警惕。 畢竟國際局勢變幻莫測。
2025年3月10日,緬甸副總理兼外長吳丹隋(U Than Swe ဦးသန်းဆွေ)在內比都會見了中國外交部亞洲事務特使鄧錫軍。 在會晤中,雙方重點討論了進一步加強中緬兩國胞波情誼,推動互利合作,並加快合作項目的實施。
中美俄三國對緬甸都有戰略需求的情況下,敏昂萊手中的緬甸可謂迎來了最大的發展機會。
最近,撣北被民地武控制佔領的地區內,頻頻發生「民地武」之間互相毆鬥的消息,主要還是為了搶奪資源,很不得人心,這種趨勢不可能持續太久。 他們最終還得跟政府談,由政府拍板。
儘管戰事頻繁,民眾疾苦深重,但信仰仍至高至崇。 最至關重要的是這一波動亂沒有像1988年8月那樣有人揭竿而起,這完全要歸功於僧侶組織。 緬甸軍事政變以來,該國各地民眾抗爭持續進行,作為一個佛教國家,當中不乏僧人身影,但其實親軍方的僧侶也同時存在。 「紹驃梯」(Pyu Saw Htee)是由緬甸Tatmadaw退伍軍人和佛教極端民族主義親Tatmadaw支援者組成,專門對抗「人民保衛軍」(PDF)、民族團結政府(NUG)和「公民抗命運動」(CDM)。 他起源於「馬巴達」(Ma Ba Tha),這是一個極端民族主義的佛教組織,緬軍在經濟和政治上培育了這些佛教徒,並實施控制,給予他們合法性。 敏昂萊(Min Aung Hlaing)近年也著力佈施僧眾,在國內修建重要寶塔,經常請示佛教老大的意見,
2025年1月26日上午,在泰國的馬哈德瑪噶雅佛塔(မဟာဓမ္မ ကာယစေတီတော်)舉行巡拜儀式。 據悉,該佛塔擁有佛像一百萬尊。 近期,將把該佛塔的佛祖舍利子迎至緬甸,供廣大緬甸佛教徒善男信女供奉。
這應該屬於普通舍利子,但是緬甸佛教徒更加期待的是北京靈光寺的佛祖佛牙舍利,北京靈光寺佛牙舍利四次迎至緬甸供奉,時間分別是:1955年、1994年、1996年、2011年。 據悉,緬甸佛教徒善男信女們期待著第五次把該佛塔的佛祖舍利子迎至緬甸,早在去年緬甸有關部門巳正式向中方提出。 中方表示同意,但至今沒有什麼新動靜,可能對緬甸的社會治安不太滿意,所以至今還沒有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相關報導:
緬甸政變4週年:泰國「奶茶聯盟」呼籲制裁緬甸,不要支持軍政府大選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