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認同台灣」到永續經營台灣有幾位呢?

二林事件的戰友簡吉與李應章(簡吉與日據台灣農民運動特展官網)

過去台灣最主要的兩項農作物是甘蔗與稻米。

所謂「米糖相剋」(台語:bí-thn̂g sio-khik)?指的是在台灣日治時期,台灣稻米與甘蔗的種植互相競爭。由於在台灣米與甘蔗之間轉植容易,農民自然選擇能夠獲得較高利益之農作。特別糖業在台灣,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欣逢今年台灣農民運動一百週年,農民運動兩位重要領袖簡吉老師和李應章醫生,更不可以忽視他們。

糖業在台灣的歷史,我們也要瞭解這兩個歷史。就是「二林蔗農事件」和「鳳山農民組合」。1925年 6月 28日成立「二林農民組合」。1925年10 月 22日爆發「二林蔗農事件」。1925年 11月 15日成立「鳳山農民組合」

適逢二林蔗農事件一百週年的今年,《劉崧甫鐵窗日記》終於出版問世。劉崧甫是李應章的助手,也是日治時期彰化二林農民運動的領袖之一,曾帶領二林的蔗農抗爭。

台灣農民運動一百週年,大眾教育基金會將舉行一系列的紀念活動。從鳳山國小已舉行有關簡吉的腳蹤走讀近3年了!還要延伸到高雄市其他的學校。5月預定在高雄市立史博物館舉行講座。其實如下文本的活動,已經在前幾年展開舉辦了。

台灣農民運動之所以如此的重要?誠如作家楊渡著《簡吉:台灣農民運動史詩》提到:「忽略簡吉和台灣農民運動的歷史。台灣史上最欠缺的「左半部」,整個日治時期的左翼運動,因簡吉的生命和農民組合運動而串起來,成為一張稍具輪廓的網絡。」

又學者許雪姬說簡吉的兒子簡明仁,因事業有成,他不遺餘力的發起「尋歷史真相、還前輩清白」運動,讓這些犧牲小我的前輩事蹟能被後代看見。所以,能讓我們能夠知道台灣農民運動這重要的台灣史,真是「皇天不負苦心人」。

筆者將簡介簡明仁如何「認同台灣」到永續經營台灣。

筆者與大眾投控公司簡明仁董事長於2007月3月26-29日認識至今。並有幸邀請開始於2010年 4月 13日,參加「簡吉與台灣農民運動展」與推動至今。因我在老人工作呈現半退休狀態,於2022年11月受聘為「大眾教育基金會榮譽顧問」,繼續推動簡吉歷史故事。

「財團法人大眾教育基金會」成立宗旨本基金會為1993年 8月 4日成立,以「財團法人簡吉陳何文教基金會」為名,傳承延續簡吉先生及陳何女士的理念與愛心。

簡吉先生及陳何女士均曾為小學老師,簡吉先生一生致力農民運動,獻身為台灣農民爭取權利。二人均深感社會不平嚴重現象,必須經由教化的平衡著手,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所以本基金會將捐助及推廣,一般被忽略或弱勢的群體。為擴展業務並迎接社會大眾參與之需要,經2000年 第三屆第一次董事會決議更名為「財團法人大眾教育基金會」。

使命:1. 照顧協助社會弱勢群體。2. 經由教化使之趨向平衡。3. 推廣正向思考心靈環保。 (相關報導: 關稅戰升溫1產業慘了!40艘船大訂單「全部滯銷賣不出去」,近百間公司已破產、最慘將掀倒閉潮 更多文章

從「簡吉與台灣農民運動展」到協助農民農村再生以前辦理國內各大學院校「簡吉與台灣農民運動展」,讓師生瞭解簡吉先生一生致力農民運動,獻身為台灣農民爭取權利。及簡吉先生推動「鳯山農民組合」、「台灣農民組合」等,為台灣當時最具影響力的社會團體。父親的使命與理想在世不能完成的,由他的兒子來完成,目前在台灣能找到沒有幾位?筆者淺見認為是簡明仁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