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是詐欺還是健忘,賴清德現在要挺萊豬?

國民黨立委張嘉郡(左起)、王育敏、丁學忠7日召開「萊豬大軍攻台,賴政府全面棄守!?」記者會。(資料照,顏麟宇攝)

近日,澳洲進口豬肉驗出含有萊克多巴胺(俗稱「萊劑」),再度引發社會對萊豬的食安憂慮。萊克多巴胺雖可提高牲畜瘦肉率,卻因對人體健康風險仍具高度爭議,早已被多數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然而,面對此次爭議,食藥署長姜至剛不僅拒絕公布問題豬肉的流向,甚至聲稱「每日吃、一輩子吃,都不會有超標風險」,這種輕率發言無視民眾疑慮,屬實離譜。

事實上,民進黨執政以來,始終以「萊豬即美豬」的話術混淆視聽,刻意淡化萊劑風險。當初蔡英文政府決定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進口時,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曾辯稱:「開放萊豬是為了拓展國際貿易,不會犧牲國人食品安全。」然而事實證明,台灣至今仍未加入CPTPP,顯示開放萊豬與國際貿易談判之間並無直接因果關係。更重要的是,萊劑豬肉並非美國獨有,包括澳洲、加拿大等國亦可能使用,澳洲此次被驗出萊劑的案例,更直接戳破民進黨長期以來的誤導言論。

此外,蔡政府當年再三保證開放後會落實清楚標示,保障消費者選擇權。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更公開表示:「我們會確保讓消費者可以選擇是否購買萊豬。」然而實際上,市面上幾乎難以見到明確標示含萊劑豬肉的商品,民眾根本無從分辨、遑論選擇。如今賴清德上台後,對相關承諾更是隻字未提,政策標準反覆,食安保障形同虛設,淪為朝令夕改的政治工具。

回顧2012年,當時仍為台南市長的賴清德,曾嚴詞批評馬英九政府開放含萊劑肉品進口,甚至直言:「為了當總統犧牲人民健康交換,乾脆不要當也罷!」他當年更憤慨指出:「美國人自己都不吃,為什麼我們要吃?」言猶在耳,然而十餘年後,賴清德如今貴為總統,卻放任萊豬進口,甚至面對食安爭議選擇噤聲,令人質疑是否早已「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

曾經高舉捍衛健康大旗的賴清德,如今卻讓人民陷入無從選擇、安全無保障的食安困局。究竟,賴政府的萊豬政策是為了人民的利益,還是為了政治的利益?當食安成為可任意翻轉的政策工具,選民又該相信誰?如果政治承諾可以輕易被拋諸腦後,那麼賴清德應當重新審視:權力的重量,是否已壓垮了對人民的責任。 (相關報導: 「萊豬吃了、軍購買了、台積電也談了」 民眾黨問賴清德:台灣換來了什麼? 更多文章

*作者為政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