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歷史近百年的大銀行「恒生銀行」近期爆出大規模裁員計畫,此波裁員不僅牽涉多個核心部門,員工即使未被裁撤,也必須重新向公司提出職位申請,將分別大砍1成到5成的員工,整體裁員行動預計將於6月底前完成,目前該行正招聘逾百個職位。事實上,就連中國、美國多個銀行巨頭近期也都陸續宣布關閉分行大裁員、爆倒閉潮。
恒生銀行大裁員!部門裁減最高達五成
據《星島日報》、《無綫新聞》媒體報導,恒生銀行自3月尾下旬發放花紅後,罕見展開一輪大規模裁員,陸續裁減多個部門的員工,涉及後勤支援的部門,包括策略及企業發展部、資訊科技部、企業傳訊部等,,裁員幅度因部門而異,普遍在10%至20%之間,部分部門甚至傳出高達50%的裁減比例,知情人士指出,這波裁員涵蓋範圍廣泛,從基層員工到中高階主管皆有涉及。
未被裁員者也須重新面試
至於未被裁減的員工,恒生銀行仿效母公司滙豐,要員工重新面試,不論職級也要重新申請職位,需要與外部申請者競爭,這波裁員預計將於6月底前完成。
恒生發言人回應時未有否認,並表示為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和客戶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不時檢視業務組合和運營,並會作出適當的調整,包括優化或創建新職能、調整業務架構,以及提升員工的技能等,以更好地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
營收增長放緩成裁員主因
有專家分析,恒生裁員主要涉及經濟轉差及營收增長減慢,因為該行2024年全年業績不太理想,總收入增長只有2%,營收增長只有3%,若不裁員及縮減開支,估計2025年業績將會更差。
AI導入加速轉型,1類職務首當其衝
據《無錢新聞》報導,AI技術在此次重整中扮演關鍵角色。多個被大幅裁撤的部門皆屬於已可由人工智慧取代的工作類型,象徵傳統銀行業正逐步數位化、科技化。
金融界立法會議員陳振英認為,銀行不少工作都可以科技取代人手,減省人手是大勢所趨,「文件只要一輸入機器就全自動化,我想由輸入員到覆核的工作均不再需要,包括完成數據分析工作。一般是基層或中層影響較大。」此外,基金經理和精算師等職位,短期內未能被人工智能(AI)取代,還不會受影響。
香港銀行業僱員協會副主席鍾逸傑指出,部分中後台職位已移轉至成本較低的地區如印度與中國,加速了人力調整的速度與幅度。
金融業掀起裁員潮,未來更具挑戰
這場裁員風波引發的震撼不僅止於企業內部,儘管恒生銀行未公布具體裁員人數,但業界普遍認為,此輪老牌銀行的人事調整規模為該行近年來罕見。香港經濟學者袁偉基分析指出,當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持續升高,不少企業轉向科技取代人工,以降低營運成本、穩定財務表現。這波轉型浪潮勢必進一步對金融業從業人員構成挑戰。 (相關報導: 又有知名銀行宣布關閉!38家分行連續熄燈、面臨30億罰款,掀大規模裁員倒閉潮 | 更多文章 )
學者警示:1類員工該「自求多福」
《星島日報》報導,浸大商學院人力資源策略及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葉偉光指出,相信恒生是次裁員是「本港企業的開始」,AI的出現影響到工作流程。企業會找核心員工作為公司發展的一員。相反,非核心的基層員工則應醒覺,呼籲該「自求多福」、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技能,增加職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