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算法圈養下的孤獨:近半英國青少年厭倦網路社群,坦言「寧願生活在沒有網路的世界」

2024年11月13日。雪梨,一名青少年使用手機造訪社交媒體。(AP)

隨著網路與社群愈來愈普及,如今的世界,要想完全脫離網路影響,實在是非常困難。英國最新一份調查發現,將近一半比例的年輕受訪者表示,他們寧願生活在一個沒有網際網路的世界;另外有7成年輕世代坦言,透過社群平台回看自己的種種,會出現糟糕的感受,似乎顯示這群打從出生、就在社群影響下成長的世代,愈發對這種模式感到厭倦和疲憊。


《衛報》報導,這份研究提到,大約70%、介於16至21歲的受訪者表示,在瀏覽社群後會對自身感覺變差;有一半比例受訪者,則表態支持實施「數位宵禁」(digital curfew),限制特定年齡層,在晚上10時後不可訪問特定應用程式與網站。另外還有46%受訪者更直言,如果能重新選擇,他們寧可在一個沒有網路的世界中成長。


至於在社群行為與習慣上,四分之一比例的受訪者,每天花費至少4小時使用社群;42%受訪者則坦承,過去曾對父母或監護人,隱瞞他們在網路上的各種行為。此外,42%受訪者表示曾在網路社群謊報年齡。高達4成比例,擁有「小號」或「假帳號」,避免讓他人知道自己真正的喜好與動向。而有27%受訪者,更坦言自己過去有在網路上,假扮成一個虛擬人物的經驗。

這項調查結果出爐之際,英國科技大臣彼得‧凱爾(Peter Kyle)不久前剛剛對媒體透露,倫敦正在評估、是否要對TikTok和Instagram等熱門社群平台,實施強制性的時間限制,降低青少年或未成年族群沉迷和成癮的可能性。但這個考量,看在英國防止虐待兒童協會(NSPCC)政策經理戈文德(Rani Govender)眼中,她認為、數位宵禁雖能有些許幫助,但如果沒有輔助配套措施,這些大人是無法阻止社群世代接觸到所謂的「有害內容」。

紐約一處商場中,三位美國青少年在使用他們的智慧型手機。(美聯社)
紐約一處商場中,三位美國青少年在使用他們的智慧型手機。(美聯社)

這份由英國標準協會(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執行的調查,共訪問1293名年輕人。調查發現,3/4比例的英國青少年,因為三年新冠疫情封鎖,進而養成花費更多時間上網的習慣;而其中有多達68%比例表示,他們自己認為、這個上網時間長度,確實對自身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甚至有高達27%的受訪者透露,自己曾經在網路上,向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分享自己的即時位置。

與其他世代面對的環境不同,過去在學校內,會遇到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不同種族或宗教色彩的人群,進而產生不一樣的想法和思維,可能彼此認同、但也有很大機率會出現對立,導致雙方產生摩擦和不開心情緒。但在當前MZ世代習慣的社群環境下,受到背後演算法影響,他們更多接觸到的,是跟自己相同傾向和喜好的群體,幾乎不會接觸到與自己相背的觀點。

致力於防止輕生的慈善機構、蘿絲莫莉基金會(Molly Rose Foundation)執行長伯羅斯(Andy Burrows)表示,從這份調查能看出,愈來愈多年輕世代意識到社群和網路的風險,也希望這些科技公司能「採取行動改變」。他呼籲英國等各國政府,應該盡早制定新法,讓這些年輕世代不再被容易失控的演算法影響,捲進一系列令人不安的資訊漩渦內。
(相關報導: 社群讓你被驅逐?川普政府擴大審查留學生與綠卡申請,「疑似反猶言論」將被剝奪簽證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