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戰,很可能是新時代的戰爭模式大變局。他不僅讓中美兩個大國,再次坐在一起談判,還深刻的影響全球的經貿,軍事和科技的大變革。中美談判這件事來說,表面上他只是中美兩國的事,是經濟、外交領域的事情。但從軍事事務革新的角度看,當你掌握的資訊足夠多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件事情還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簡單,以下中國從軍事事務革新探討分析,未來的戰爭模式,已經徹底改變!
智能體系一體化作戰,真實戰力的展現
5月初,印巴空戰爆發,印度人駕駛的法國陣風,米格29和蘇30戰機,進攻巴基斯坦。然後讓世界震驚的一幕出現了,巴基斯坦空軍,駕駛著中國落後產品殲10CE,直接幹碎了印度的6架先進戰機,消息傳出,全球震驚。外行人只能看中國的殲10,強於西方的先進戰機。但是美國的軍方高層很清楚,這件事遠沒有這麼簡單,因為單體的裝備強勢,並不是最可怕的事情,真正可怕的是,他們的整體作戰體系,很可能已經全面落後於東方。根據外媒報導,這次印巴衝突,是印度飛機在自己國境之內,100公里的地方,就遭到了巴基斯坦導彈的襲擊,這是意味著什麼嗎?第一,意味著印度飛機剛起飛,就被巴基斯坦鎖定;第二,而且不僅是鎖定,還能完全搞清楚你的飛機型,不然後面公佈的內容,不會毫無錯誤;第三,更恐怖的是,巴基斯坦不僅掌握的印度起飛的時機,參戰機型,還能夠精準的判斷清楚,印度那架飛機發射了導彈?又有哪架飛機,被自己全面摧毀,這些資訊聽起來都會感到震驚是吧。但巴基斯坦竟然能夠在開戰一瞬間,就全部摸清了,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意味著裝備了中國有源相控陣雷達的巴基斯坦空軍,猶如開了全圖掛一樣誇張,中國的預警機,地面雷達和霹靂15的連動,直接形成了體系化的優勢。而不是殲10,一架戰機實力領先。再說明白點,這是中國軍事作戰體系的全面戰力呈現。是東方雷達、幹擾機、戰機、導彈一體化作戰實力的一次真實的展現。
明白的這個,你再來看印巴衝突,印度的實力毫無疑問幾乎就是五常之下,最強大的那一批,可就是這樣的一個世界大國,在對抗中國的軍事武器體系的時候,既然被打出了0:6的戰績,幾乎就是毫無還手之力。更誇張的是,殲10戰機還只是外貿版的產品?那在中國連牛夫人的都算不上的,按照中國網友的說法,這一次巴基斯坦最多只展現了咱們20%的實力,可即便是20%,也能讓西方那群冒險主義者好好冷靜冷靜。而且最離譜的你知道是什麼?是這一次展現的作戰體系,很可能還是中國落後的體系,至少在十年之前,中國就已經擁有這樣的能力了。
聲東擊西——「A鎖B射C導」協同殺傷鏈
「A鎖B射C導」協同殺傷鏈,中國的預警機,地面雷達和霹靂15的連動,直接形成了體系化的優勢。(微信公眾號截圖,作者提供)
筆者認為,如果「陣風」第一次被擊落可能是巴方出奇制勝,那麼,時隔3天「陣風」再次被擊落,就只能說是裝備和戰術的代差了。
巴方「A鎖B射C導」,可能的戰術協同是:
A鎖:地面防空系統首先進入戰鬥狀態。印度「陣風」利用地形掩護低空偷襲,巴方一線部署的紅旗-9P防空系統率先發現並鎖定印度戰機。但是,「陣風」飛行員想只要自己不進入紅旗-9P射程內就是安全的。因此,並不懼怕地面的紅旗-9P。
B射:預警機導引殲-10C超視距導彈發射。巴方紅旗-9P發現並鎖定偷襲的「陣風」戰機後,通過共用資料鏈同步給於ZDK-03預警機,預警機利用自身「看得遠」的優勢,通過資料鏈向相關空域的殲-10CE同步目標座標,並下達攻擊命令。殲-10CE可在不開雷達的情況下,發射霹靂-15E出其不意地攻擊。
C導:預警機中繼制導確保精准打擊。殲-10CE發射霹靂-15E後,ZDK-03預警機持續通過資料鏈遠距離提供中繼制導,修正導彈飛行軌跡。即使「陣風」啟動電子幹擾或機動規避,導彈仍能通過多源資訊融合重新鎖定目標,最終在160公里外將其擊落。
實戰中,巴方的戰術既可能是「A鎖B射C導」,也可能就是簡單的「A射B導」,而且這種戰術十分靈活——既可能是預警機和戰鬥機的協同,也可能是兩架戰鬥機的協同。成功的關鍵在於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讓對手顧此失彼。這次印度發動的「朱砂行動」,雙方出動戰機多達120多架,空戰環境極為複雜,巴方通過「A鎖B射C導」戰法,一次性取得6:0的成果,說明傳說中的中國DTS—03資料鏈、「千手觀音系統」和「戰顱系統」經受了大規模空戰的考驗!
高超音速導彈「A射B導」 最先進的打擊航母手段
當前中美正在進行高超音速導彈的技術競賽,而美國是那個嚴重的落後者,其實高超音速導彈技術的競爭,還不是有沒有的問題,導彈的最大飛行速度能夠達到多少,採用何種動力方案,其制導方式和數據鏈等等也非常關鍵。筆者分析中國高超音速導彈,會不會實現A射B導的話題,這將極大的提升高超音速導彈的戰術靈活性。
「A射B導」是現在超視距導彈的全新作戰樣式,也就是武器發射平台,和導引平台是分離的,由其他平台對導彈武器,進行中繼導引和末端制導。比如戰鬥機在發射完空空導彈之後,交給預警機進行制導,自己就可以避免進入對方空空導彈的射程範圍內,武裝直升機發射超視距導彈,就能實現隔山打牛,避免自己進入對方防空導彈的打擊範圍。而高超音速導到如果實現A射B導,就可以從打擊固定目標,進化到打擊移動目標,在結合高超音速導彈的突防能力,未來航空母艦和其他水面戰艦,將會變得更加脆弱。
(相關報導:
殲10C擊落飆風戰機,惡搞神曲「破飛機」暴紅!印巴口水戰鬧到聯合國
|
更多文章
)
「A射B導」技術。(圖:微信公眾號券業百科,作者提供)
什麼是A射B導呢?舉例說明,如天權星號可以用自己的雷達鎖定的林肯號,然後再通過資料鏈,將鎖定的位置和動態資訊,發送給南昌艦號主控中心。只要南昌艦一按按鈕,鷹擊21只要升空,那林肯號航母戰鬥群就完了。有人可能就說,那把天權星號給炸了不就行了嗎?那導彈不就沒有導引了嗎?其實不然,這個天權星號的鎖定不是火控雷達的鎖定,這個不需要天權星號一直照射導引。那鷹擊21可不是一般的反艦導彈,那是彈道反艦導彈,和一般的反艦導彈的工作原理都不同。你啥時候見過彈道導彈,需要火控雷達長期照射的呢?彈道導彈的導引那是靠天機衛星的。
那麼中國的高超音速導彈能不能實現「A射B導」呢?非常有可能實現,而且與中國發展天基衛星通訊網絡有關。據《南華早報》報導,最近銀河航天的首席科學家張世杰其及團隊表示,已經實現了6顆衛星,與模擬的高超音速無人機上裝的衛星通訊終端,連續通訊25分鐘雙向數據鏈傳輸不中斷,正常情況下25分鐘的通訊,意味著高超音速導彈的飛行範圍,超過了3000公里,雙向數據鏈傳輸,意味著控制中心與導彈在全程實現通信,也就是說能夠對高超音速導彈進行全程指揮控制,從而可以使導彈,隨時改變飛行路線的姿態,也可以改變末端攻擊的目標,以此為基礎就能實現「A射B導」。
據報導與高超音速武器實現穩定的,數據鏈鏈接非常困難。《亞洲時報》報導稱,中國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通訊設備,該設備工作頻率處於太赫茲波段,通過連續發射的太赫茲電磁波,可以解決高超音速飛行器的黑障問題。地面測試表明,該設備可以穿透高超音速武器周圍的等離子體,從而實現連續通訊,中國還可以將該技術集成到衛星上,把相關的數據通過衛星中繼通信,傳送給高超音速武器,使用衛星為高超音速武器提供穩定的通訊鏈接,不但具有非常高的戰術價值,也可以為中國未來研發高超音速飛機,或者是空天飛機打下基礎。
過去美國還在頭疼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對航空母艦的威脅問題,以後他們要考慮的風險因素就更多了,因為實現「A射B導」的高超音速導彈,只要有其他的偵查平台,為其提供目標指示,就有可能會成為打擊水面戰艦的利器。而此次印巴空戰即驗證了「A射B導」的可能性。未來 中國高超音速導彈「A射B導」,最先進的打敵方航母、飛機、重要目標的手段。發射平臺不進入敵方火力範圍,發射後不管,由另一平臺(預警機、無人機、衛星等)制導,這種作戰模式很快就能實現。如果再結合高超音速導彈上的末端制導能力,這就意味著美國海軍水面戰艦,在解放軍面前已經變得脆弱不堪了。
印巴空戰 對現代戰爭的啟示
去年11月,珠海航展中,現在更先進了智能無人作戰體系。比如說九天無人機、機械狼,機械狗協同作戰體系,中國還從來都沒有對外展示過,當這樣的事實擺在所有人面前的時候,美國人就應該清楚,想要用戰爭逼著中國屈服,是不可能的事情。
此次激光武器這類「規則改變者」的出口,標誌著中國軍工從技術追趕者向標準制定者的角色轉變。(作者提供)
所以5月10日印巴停戰,5月10-11日,中美在日內瓦會談,5月12日雙方就發佈了聯合聲明,這一切的時間線,真的只是巧合事件嗎?現在全世界除了中美之外,其實所有其他國家,都想著看看中國打一仗,不管是歐盟、俄羅斯,或者是日韓、印度,他們都在等待時機。因為二戰的經驗教訓太深刻,誰最後下場,誰就能摘果子,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和美國硬拼,就算贏了,也只能站在廢墟之中宣佈勝利。然後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真正的受益者到底是誰,說不清楚的。
所以如何看待中美博弈之間的台海局勢發展,中美之間未來的局勢,其實很清晰了,就是打打停停,邊打邊談,然後中國默默的發展,直到有一天,中美實力對比,出現了質變,中國就能完全制勝。在這個過程當中,世界局勢肯定會反覆震盪,不會有那麼穩定的長久和平。而且面對當前局勢,台海衝突首當其衝,台灣更應該認清情勢,所謂「抗中保台」,只是幻想,「倚美謀獨」,只能自取滅亡,能不慎乎!
(相關報導:
殲10C擊落飆風戰機,惡搞神曲「破飛機」暴紅!印巴口水戰鬧到聯合國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