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520避談兩岸,賴清德真的學乖了?

總統賴清德520就職周年演說「避談兩岸關係」,可說是他近年來最收斂的一次公開演說,為何賴清德「變乖」了?(顏麟宇攝)

總統賴清德的言談風格突然變了!520就職周年演說「避談兩岸關係」,可說是他近年來最收斂的一次公開演說。他不提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也不談「兩岸互不隸屬」,反而主談關稅談判,亦拋出朝野和解的橄欖枝——引起各界關注的是,為何賴清德「變乖」了?

論述沒定性,「吃豆腐」成性

兩岸關係,經常成為賴清德的「消費品」和「提款機」。其兩岸論述變幻無常,曾自稱「親中愛台」,又引述獨派大老辜寬敏的「兄弟之邦」。從「兄弟之邦」到「併購說」,搖來晃去,缺乏論述的一貫性和穩定性。

賴清德的兩岸論述,充滿權謀之計的「政治修辭」。早在2017年,時任台南市長訪美前拋出「親中愛台」,又說不排斥「九二共識」,後來全都成了空中樓閣。2024年4月在辜寬敏追思會上,他援引辜寬敏的「兄弟之邦」觀點,被深綠叮了個滿頭包後,無疾而終。

副總統賴清德5月29日出席台大政治系舉辦的「2024校園總統馬拉松」座談,與學生進行「快問快答」挑戰時表示,自己最想共進晚餐的國家元首是習近平。(翻攝賴清德IG)
副總統賴清德5月29日出席台大政治系舉辦的「2024校園總統馬拉松」座談,與學生進行「快問快答」挑戰時表示,自己最想共進晚餐的國家元首是習近平。(翻攝賴清德IG)

總統大選期間,為求勝選,把「抗中保台」改稱「和平保台」,主打和平的普世價值;為求勝選,他說最想跟習近平共進晚餐,願請吃蝦仁炒飯、喝珍珠奶茶,被北京視為「吃豆腐」。

隨口提「購併」,修辭欠誠信

當選就職後,言必稱「中國」,他稱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最近又拋出「併購說」,以「大公司併小公司」比喻兩岸關係,將「大公司」視為敵人,卻又說可以談判,購併前要提條件,可說是自相矛盾,邏輯混亂。

究其實,賴清德的支持基礎是「深綠獨派」,他自陷「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的牢籠,後來疲於消毒,一再強調「務實」兩字、淡化深綠「台獨」色彩。然而,不論如何改變政治修辭,不改其欠缺誠信的本質。

20190123-辜寬敏董事長(左)與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右)23日出席台灣制憲基金會開幕式。(簡必丞攝)
辜寬敏董事長(左)與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右)23日出席台灣制憲基金會開幕式。(簡必丞攝)

眾所矚目的520就職周念演說,為何通篇不提「兩岸關係」?

原因之一:民調太低。滿意度掉到三成,不滿意高到五成多,沒了底氣。而民眾最不滿意的是兩岸與司法。

「外力」不想聽,叫你別掃興

原因之二:外力介入。賴清德慣常伎倆是「借外力搞內鬥」。公開演說激起北京動氣,中共發動軍演,間接拉動大罷免運動——結果卻是被美方看透透?抑或是多位學者所言,可能是有「外力」告訴賴清德,如果他的立場會在海峽兩岸引起更多爭議,那不如就不要講了。

原因之三:國際情勢變了。《經濟學人》封面故事警告,台灣面對美中兩強「棄台液壓機」危機;《外交政策》有文章評論「美國應約束賴清德」;韓國總統大選即將登場,最具勝算的在野黨領袖李在明都說「台海戰爭不關韓國的事」。教宗方濟各喪禮,賴清德去不成,連新教宗良十四世的就職典禮,也只能再派陳建仁當特使。現實的國際政治,已將賴清德披上了「和平破壞者」的形象,更何況,美中關稅戰已降溫了。

最近賴清德開始自我打臉,否認「脫中入北」,轉而稱「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稱將對岸界定為「境外敵對勢力」是「不得已」,我外交部與陸委會更否定「台灣地位未定論」,轉而援引《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宣言》……種種跡象,豈不在在反映出所謂的「疑賴論」呼之欲出?

《經濟學人》封面故事:這場台灣考驗,比你想像的更近。(美聯社)
《經濟學人》封面故事:這場台灣考驗,比你想像的更近。(美聯社)

「撕裂」是本性,髮夾彎誰信?

然而,言談與行動是兩回事,不說不談,不見得就不會做。賴政府將漢人視為「其餘人口」,力拚去漢化、去蔣化、去中國化,雷厲風行。內政部長劉世芳信誓旦旦地表示,已處置264筆,尚有677筆待處置,牽涉到所謂「中正路」外,還包括移除蔣介石的銅像;她表示,若要移除有些經費上困難的話,內政部會協助。

對內,賴清德一手搞大罷免運動,造成社會撕裂對立,另一手要向在野黨主席進行「重要國安情勢簡報」,訴求團結一致——所謂「口嫌體正直」,賴的這些宣示,真能贏得在野勢力的信任嗎? (相關報導: 風評:果然魔法部─賴清德欠林昶佐江雅綺多大人情? 更多文章

對外,賴清德不提兩岸,仍未完全拆除引信,還要觀其後續作為而定。北京給了陳水扁很長的觀察時間,但早已定性賴清德是台獨分子。而今賴清德見國際形勢不對,想要急踩剎車,作勢髮夾彎,但對他早已毀敗的誠信人設,以及台海當下的危機,又能有多大改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