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非核家園來到,天堂還是地獄?

核三廠2號機停機進入除役程序,台灣的非核家園時刻到來,為全台帶來的是天堂還是地獄? (台電提供)

今晚12時過後,民進黨念茲在茲的「非核家園」正式來到,對台灣產業與民眾而言,這會是天堂還是地獄?

核三廠2 號機將於今天(17日)下午1時起降載停機、晚上10時解聯,晚上12時前完成反應爐停機工作,開始進入除役程序;核一、二廠已停機除役,核三廠1號機去年7月停機,此後全台供電不再有核電,台灣進入「無核化」時代,民進黨的全面廢核、非核目標達成,台灣成為綠營盼望的「非核家園」;依照民進黨的說法,非核家園讓台灣「更乾淨、更環保、更安全」。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實際上,廢核之後,台灣迎來的是更骯髒、污染更嚴重、排碳更多、更不環保的家園,與此同時,民眾還要為此付出更高的電費與健康的代價。

民進黨把廢核稱為環保、說綠電增加稱為「能源轉型」,但數據不說謊,實情正好相反。核電是低碳排、幾近無污染的發電方式,以平均每度發電產生的碳排看,光電是48(克∕度)、風電11(克∕度)、天然氣490(克∕度)、煤820(克∕度)、核電12(克∕度)。

當非核家園來臨、核電歸零時,替代核電的是火電,在核三的2號停機前,對外界憂心供電缺口時,台電的回答就是已有新增的天然氣機組可支應、供電無虞,經濟部長郭智輝也承認核電停止後國內至少85%左右的供電來自火電,但天然氣的碳排是核電的40倍、污染也是核電的n倍。

至於為了推展風光綠電,到處破壞環境,鳥類棲息的灘地、台南的魚塭潟湖,都蓋上光電板;海邊的沙灘、敏感的山坡地,也要種電,甚至平地造林地都要砍光樹木種電,那來的更乾淨、更環保?

如果更擴大來看,就更清楚的看出民進黨全面廢核帶給台灣的災難有多大。如果繼續使用核電,核一、二、三是可以依法申請延役繼續使用,歐美許多核電廠在服役期滿後,都在加強安全後紛紛延役繼續使用,理由也很簡單:大部份先進國家早已不把廢核視為環保議題與趨勢,甚至為了「減碳大業」而視核電為重要且必要的項目。

以台灣而言,原來核電每年可貢獻約400億度電,以去年全台用電量2833億度計,核電占比可達14%,如加上核四的200億度則可達600億度,占比超過2成。以2024年台灣再生能源占比12%左右計,不廢核則全台的低碳發電比例可達30%以上。

現在為了民進黨的非核家園天堂美夢,廢核後台灣的低碳發電占比只有15%左右,其實全部是高碳排、高污染的火力發電。民進黨一直誇口執政後綠電大幅增加,但如以低碳電力占比看,民進黨執政前的2015年,全台低碳電力占比近2成,主要是有14-15%屬低碳的核電;但現在低碳電力只占15%左右,比2015年還低。這種「能源轉型」是越轉越髒、越轉排碳越多,原因只因民進黨非核家園的神主牌,這種轉型有不如無。

不僅於此,台灣的企業與民眾都被迫為民進黨的廢核神主牌埋單,支付更高的電費。因為以平均每度發電成本而言,核電只要1.42元,其它煤、氣發電成本多在2.5-3元左右,比核電高出8成以上,風光綠電更達5-6.5元左右。用成本高出數倍的發電方式取代成本低者,不言自明的結果是:成本大幅增加數千億,為此只能漲電價。這幾年電價已上漲3-4成,就是全民為民進黨的非核家園政策埋單。

即使以「安全」論,非核家園其實未帶來更大的安全。綠營能源政策把天然氣發電占比提高到5成,但台灣的能源依靠進口,天然氣全靠航運進口,對岸很容易就能阻擋、封鎖,台灣的國安是下降了。廢核後8-9成電力靠火電供應,對「中(南)電北送」的依賴程度更深,不利電網韌性,供電安全降低。

台灣的產業主力在耗電高的半導體,AI當道則又讓電力需求再提升,而綠電比例又不可能超過2成,而因為非核家園政策,讓台灣不可能以低碳排的核電作為供電,因此以總量而言,台灣火力發電在20-30年後,要增加6成以上,碳排與污染也同等增加,台灣的生活環境、民眾以肺發電後的健康,都要付出鉅大的代價。 (相關報導: 陳立誠觀點:民進黨反核神主牌踢到鐵板 更多文章

正如那首名曲對「加州旅館」到底是天堂還是地獄的疑問一樣,非核家園帶給台灣與全民,到底是天堂還是地獄?民進黨能否好好說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