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體21日報導,首相石破茂決定將江藤拓失言請辭留下的農林水產大臣遺缺,交由自民黨前選舉對策委員長小泉進次郎接任。這也石破內閣自去年10月上路以來,首次重大的閣員人事更迭。外型帥氣、出身政治世家的小泉進次郎,一上任就必須面對日本米價居高不下的棘手挑戰。
江藤拓於21日正式向石破首相遞交辭呈,並獲受理。江藤日前在佐賀縣公開表示「我從沒買過米,支持者都會給我,甚至多到可以賣」,引發輿論譁然。由於目前正值日本米價高漲,江藤的發言被批評為對農業民生缺乏同理心,除了在野政黨一致要求他下台,自民黨內部同樣出現要求其引咎辭職的聲浪。

石破茂原本還打算讓江藤繼續留任,20日還公開表示希望江藤能就米價問題提出對策。不過,面對在野黨揚言「若不撤換將提出不信任案」的堅決表態,石破最終決定接受辭職,並由小泉進次郎接棒。
令和米騷動
日本米價在過去一年居高不下,又被稱為「令和米騷動」。根據農林水產省最新資料,目前全國超市販售的白米每5公斤均價為4268日圓,比去年同期的2108日圓整整漲了一倍。日媒分析,這波米價暴漲的主因包括異常氣候導致收成減少、肥料與農業資材價格上漲,以及國際穀物行情高漲。雖然日本政府曾動用備蓄米釋出市場以壓低米價,但價格並未如預期明顯回落,民眾生活壓力持續加重,也成為石破茂的執政危機。
前日本銀行副總裁岩田規久男指出,政府主導的「稻米計畫性生產」政策(即「減反政策」,這裡的「反」是指土地面積單位,約為十公頃)才是米價居高不下的關鍵因素。因為日本人以米為主食,即使價格上漲,需求也不會大幅減少,這讓高價米得以維持。減反政策就是利用此一特性,透過人為減產來推高價格。雖然「減反政策」2017年在名義上廢止,但政府仍以「轉作補助金」支持農民將水田改種其他作物,實質上延續減反效果。
岩田規久男建議,如果全面取消減反政策,所有水田都用來種米,日本最大產能可達1700萬噸,遠超日本國內700萬噸的消費量。屆時零散兼業農家將退出,土地集中到高產量的專業農家,整體供給增加,米價自然下跌。由於中國市場對日本米需求旺盛,若米價降低,日本米也可望成為重要出口品。簡言之,「廢除實質減反政策,增加生產、壓低價格」才是解決米價高漲的根本之道。
帥哥閣員能救石破茂?
現年44歲的小泉進次郎是神奈川縣11區的自民黨眾議員、至今已當選6屆(2009年首次當選)。小泉進次郎的父親是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他曾在2019年出任安倍內閣環境大臣,時年38歲的他也成為日本戰後第三年輕的閣員。小泉進次郎去年9月首次參選自民黨總裁,雖未能進入決選,但在首輪投票取得75票、排名第三,展現黨內實力。 (相關報導: 特斯拉「龍椅」沒其他人能坐!馬斯克霸氣宣布「續掌特斯拉五年,除非我掛了」 | 更多文章 )
小泉曾擔任自民黨農林部會長,參與農協改革,對農業政策有實務經驗。小泉於石破內閣成立時,獲任命為自民黨選舉對策委員長,但在去年10月眾議院選舉失利後請辭。石破首相此番起用小泉,日媒認為是希望藉重他的年輕形象與政策手腕,重振農政團隊、並持續推動米價穩定。江藤拓這次失言下台,對石破政權而言則是重大打擊,尤其在時值參議院選舉登場前,內閣支持率勢必走低,讓石破茂內閣的情勢更顯艱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