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英美貿易協議看各國談判條件與WTO的消失

英美貿易協議是第一個完成的協議而具有參考價值,圖為2月時川普與英國首相施凱爾在白宮會面。(資料照片,美聯社)

日前美英達成貿易協議,這是第一個川普與其它國家達成的第一個貿易協議,參考價值高低或有不同看法,但協議卻肯定是象徵WTO大概要成明日黃花了。

第一個與美國達成的貿易協議參考價值高

4月初川普宣布對等關稅後暫緩,大部份國家紛赴美談判,希望免除高額的對等關稅,美英貿易協議算是第一個達成的協議,主要內容是:美國仍將維持對英國輸美商品課徵10%的關稅,不過英國可以出口10萬輛汽車到美國,只需負擔10%的關稅(美國目前針對進口汽車加徵25%關稅)。此外英國飛機發動機製造商勞斯萊斯(Rolls-Royce)的發動機和飛機零件也將豁免關稅進口,英國同意購買價值100億美元的波音飛機,英國農民將獲得 1.3 萬噸的免關稅配額。

外界的分析多集中在對英國而言,這個協議是否「值得」,或是這個協議對其它國家的「參考價值」有多大等。由於現有的協議細節相當有限,雖然川普誇口說「與英國達成的協議是全面的、完整的」,但有專家認為「象徵性大過於經濟實質意義」,而且可能只是一個「初步協議」或框架,不過,從中還是可「讀出」不少東西,作為未來關稅談判的「指南」。

英美之間一直有所謂的「特殊關係」的盟國,在川普4月公布的對等關稅時,英國未能豁免,還讓英國政府沮喪及頗為不平,但英國政府克制不對美國提報復,首相施凱爾就明白表示:英國將會以國家利益為指導,不會急於對美國的關稅政策採取報復措施,而回報就是英國是第一個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

英美特殊關係又有順差,猶只能得到此條件

持平而論,英國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實在難稱優惠,甚至可視為不平等的協議,因為美國還是對英國進口品加徵10%關稅,但英國並未對美進口品加徵關稅;即使號稱有10萬輛汽車的配額不必被課25%加徵關稅,但還是要課10%關稅。

再者,雖然有部份產品豁免關稅(飛機發動機等),但英國要跟波音買100億美元的飛機,更且豁免關稅的產品其實是美國得利;此外,協議中也納入排中條款,英國再次證明其作為英國的「扈從國家」的角色。整體而言,頂多只能說:因為已有協議,英國現在是「安全的」,不會遭受川普的經貿大棒襲擊。

相較於中美日前達成的暫緩關稅戰協議,有評論稱川普「對中國比對英國好」,這種說法雖然未必正確,因為不同的衡量標準與觀點會得到不同的結論,但由此卻可看出英國取得的協議難稱優惠,納入的排中條款更是有「犧牲主權之嫌」,談判桌上英國的弱勢由此可見。而如果連英美這種「特殊關係」的盟國,更且美國對英國是有貿易順差的情況下,都只能取得這種條件,其它國家大概就知道可能要面對的結果了。 (相關報導: 川普又喊「達成重大貿易協定」!BBC解析英美關稅協議真相:只是大內宣 更多文章

10%關稅就是「基本款」適用全球

最重要的就是:10%關稅就是「基本款」,這點其實川普早已明言說要對所有進口貨品徵收10%(或20%)關稅,在美英貿易協議中得到證實與落實。同時,其它國家不能提報復加徵關稅,否則關稅會再提高。此外,承諾對美國更多的採購與投資也是「基本款」的條件,至於各國能得到那些產品或多少豁免關稅,則視那些符合「美國利益」而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