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紐約觀察》不受美國主宰的國際新秩序,將更混亂或更樂觀?

2025年1月20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表示美國將退出世界衛生組織。(美聯社)

川普(Donald Trump2.0政府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就顛覆了自二戰後指導國際秩序的許多規律。川普總統不僅很快就重新界定美國在北約的角色,同時質疑美國對防衛歐洲和日本的保證,以及與「五眼聯盟」(澳洲、加拿大、日本、英國和美國)情報共用。川普在第二任期的第一天,就簽署行政命令,退出聯合國《巴黎氣候協議》和世界衛生組織(WHO),並且暫緩美國對外援助90天。2月初,他又發布命令,在180天內對美國加入的所有國際組織和簽署的所有公約和條約,進行全面審查。更激進的舉措還包括「傳統基金會」擬定的,做為川普第二任期的施政藍圖《2025計畫》,呼籲美國退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這兩個國際金融機構,是美國幾十年來堅定主導全球發展和經濟穩定的基石。如今川普執政的華盛頓不再按照以往長期宣稱的所謂「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行事」,美國親手建立的國際秩序正在被川普迅速拆解,隨之而來的是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和安全結構出現垮塌。

沒有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會更加混亂還是更加公平、包容和穩定,是世人都關注的問題。

沒有美國霸權存在的多邊組織

按照標準的說法,國際關係秩序需要一個強大的霸權國家,它準備利用其主導的軍事和經濟實力來維護規範國家間互動的規則、規範和機構。應用到當今世界,該理論認為,美國退出它參與創建的國際條約和組織,將導致世界秩序崩潰。

霸權穩定理論只關注「供給側」:強國提供合作條件的意願。但「需求側」也很重要。許多國家,包括絕大多數缺乏主導權的國家,都支持各種形式的多邊合作以確保它們的利益。存在這種需求,是因為在一個充滿競爭、不確定性和衝突的世界裡,大多數國家都認識到臨時性的逐一達成協議的外交,不太可能成功。此類交易往往會有利於強國,並導致川普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弱國採取類似的強制行為。因此,即使在沒有霸權的情況下,各國也可能尋求集體機構來集中力量,建立抵禦不穩定的堡壘,並獲得在實現一定程度合作時產生的共同利益。這一見解表明,沒有美國,秩序就有新的可能性。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儘管華盛頓在整體秩序中佔據霸權的角色,但在不包括美國在內的國家之間,有幾個重要的例子是,需求驅動的國家合作。以歐洲聯盟為例。即使面對美國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擔心,歐洲國家還是成功地組成了一個強大而有力的集團。結果歐洲擁有強大而耐用的機構,包括集體金融資源,如「歐洲中央銀行」和「歐洲投資銀行」,這些銀行現在對國際事務產生了重要影響。隨著歐洲國家擴大公共投資,以應對美國外交和貿易政策的全球重疊危機和動蕩的變化,歐元可能是替代美元的有吸引力的國際儲備貨幣。 (相關報導: 花俊雄觀點:安理會非正式會議,見證美國在國際輿論慘敗 更多文章

另一個例子是「東南亞國家協會」(簡稱東協),構成東協的東南亞10國。是世界上文明交會最複雜的地區,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地區有著如此多文化、宗教、語言和種族多樣性。它經過了印度教、中華文化、伊斯蘭教、西方文化四種文化洗禮,因此該地區的人口包括2.4億穆斯林、1.1億佛教徒,1.3億基督教徒和700萬印度教徒。東南亞又是地緣政治實力除中東之外,交錯紛雜的區域。然而,東協自1967年成立之後,不僅成員國之間沒有產生文明衝突導致的戰爭,東協還為大國互動提供一個不可或缺的外交平台。這種境況新加坡著名資深外交家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稱之為「東協奇跡」(The ASEAN Mira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