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海局勢日益緊張,日媒最新軍事模擬報告指出,中國可能最早於2026年對台動武,比美國原本預估的2027年更早。美軍與日本自衛隊恐將在開戰初期遭到重大打擊,駐沖繩的美軍基地面臨飛彈攻擊與指揮中樞癱瘓風險,台灣也將在網路與軍事雙重攻勢下陷入孤立。
中國攻勢提早,美軍基地成優先打擊目標
根據《產經新聞》引述美軍現役中校布萊恩‧柯格(Brian Kerg)分析,中國或將於2026年發動對台戰爭,並以密集飛彈與網路攻擊作為戰事開端。柯格在美軍專業期刊《議事錄》(Proceedings)中指出,解放軍將優先奪取台灣南部三分之一與澎湖地區,同時癱瘓台灣的供電、通訊與防空系統,徹底切斷台灣與外部世界的聯繫。
而駐日美軍則將成為中國擴大打擊的對象,尤其是沖繩嘉手納與青森三澤兩大基地,以及美國第七艦隊母港橫須賀,皆被列為精確打擊目標。柯格警告,若沖繩遭受導彈襲擊,不僅藍嶺號指揮艦與喬治‧華盛頓號航母可能遭重創,第七艦隊司令部也將陷入癱瘓,嚴重影響美軍的戰力。
戰力調度受限,美軍後勤與兵力配置陷瓶頸
柯格進一步指出,若戰事爆發,駐沖繩美軍面臨的不只是外部攻擊,更包括內部後勤壓力。由於當地駐軍多與家眷一同駐紮,一旦緊急撤離作業啟動,將占用大量軍事運輸資源,導致能用於作戰的艦艇與飛機數量大幅減少。
此外美軍現有中型登陸艦數量遠遠不足。根據柯格估算,至少需35艘以上中型登陸艦方能有效推進作戰,但2024年度預算僅編列1艘,且替代用的小型登陸艦也僅3艘,遠未達成實際作戰需求,恐成美軍在西太平洋戰場上的重大短板。
反介入戰略浮現,中國運用「圍點打援」戰術
退役少將栗正傑昨(20日)則在節目《頭條開講》中指出,中國可能採用「圍點打援」策略,即在台灣周邊如巴士海峽東側部署艦隊,引誘美日軍力前來支援,再在其進入射程範圍後予以重擊。此一戰術明確展現「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構想,意圖阻斷美日介入台海戰事。
栗正傑補充表示,在近年中國軍演如「海峽雷霆-2025A」中,山東號航母的部署位置便已透露類似意圖。一旦美日聯軍初期介入失敗,將對台灣士氣造成嚴重衝擊,中方可藉機宣布統一台灣,達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略目的。
海上交通線成新戰場,日美聯軍或無力奪台
面對中國的封鎖與進攻態勢,美日聯軍戰略將轉為優先打擊中方登陸與封鎖行動,而非直接進行奪台作戰。雙方將圍繞「海上交通線(Sea Lane)」展開攻防,以確保通往台灣的援助物資與後勤補給安全。這場海上補給戰爭,可能成為未來台海戰局勝敗的關鍵。
相關文章:台海戰爭可能在何時爆發?專家曝影響習近平的關鍵變數,「沸騰的護城河」將成埋葬中國海軍的墳場 (相關報導: 台海要是開打!「中國可能封鎖台灣嗎?」 財經網美點關鍵「炸這港口其他全癱瘓」:150年前就該知道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