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醫療》洗腎第一大國亟需AI醫療技術 馬偕創新技術掌握透析血壓趨勢

台灣健保提供的洗腎品質太好,且無論貧富,都能享受到差不多的服務。(資料照,華人健康網提供)
目錄

台灣是全球洗腎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洗腎安全品質的重要不言可喻。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洗腎(血液透析)的過程中常會發生血壓大幅度波動的併發症,尤其是血壓突然急速往下掉,若未能及時處理,死亡率並不低。有鑑於此,馬偕醫院創新智慧醫療團隊特與民間資通公司合作,透過AI大數據演算法分析,發展出一套科學化的血液透析警示系統,大大降低血液透析病人突然掉壓的機率。

洗腎的方式包括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前者是將患者循環血液流出體外經由人工腎臟進行透析,此時血液動力變化容易趨於不穩定,進而造成短時間內血壓大幅起伏波動,也是血液透析時最常見的併發症,平均3分之1到2分之1的血液透析者都曾經歷過洗腎過程中血壓大幅下降的情況。尤其是年長者,或是有糖尿病、中風、心血管疾病等共病的血液透析患者,更是高危險群。

多數醫院洗腎室人力都有限

馬偕腎臟內科主任林承叡表示,在血液透析時一旦出現血液大幅起伏波動的併發症,絕大多數都是血壓驟降(也可能血壓驟升),也是最危險的一種狀況。此時患者輕者會抽筋、頭暈、腹痛、聲音沙啞,嚴重則會導致意識改變甚至昏迷。

然而多數醫院洗腎室的人力都很有限,最多一名醫師、一名護理師至少要同時照顧4床的病人,一旦病人還沒有反映不舒服的時候就直接昏迷過去,醫護人員又正巧在照顧別床的病人沒注意到,真的是非常危險的事。

馬偕腎臟內科主任林承叡表示,在血液透析時一旦出現血液大幅起伏波動的併發症,絕大多數都是血壓驟降,也是最危險的一種狀況。此時患者輕者會抽筋、頭暈、腹痛、聲音沙啞,嚴重則會導致意識改變甚至昏迷。(馬偕醫院提供)
馬偕腎臟內科主任林承叡表示,在血液透析時一旦出現血液大幅起伏波動的併發症,絕大多數都是血壓驟降,也是最危險的一種狀況。此時患者輕者會抽筋、頭暈、腹痛、聲音沙啞,嚴重則會導致意識改變甚至昏迷。(馬偕醫院提供)

因此,馬偕紀念醫院腎臟內科資深主治醫師領導馬偕創新智慧醫療團隊,包括醫師、護理師、資訊室、生醫發展中心並與緯創資通公司合作,導入台北馬偕及淡水馬偕病人共計420萬筆的各項透析參數資訊的大數據資料,透過AI大數據演算法分析,發展出一套科學化的血液透析警示系統,精準掌握透析病人的血液值趨勢。


林承叡說,這套結合AI的血液警示系統,會在患者每次血液透析的4小時內,自動幫患者量測4到7次的血壓,並上傳到雲端,AI便會藉由過去的學習經驗,經由連續2次血壓的變化,預測第3次血壓的走向,若它判斷未來10到20分鐘之內很有可能會出現掉壓情況,就會發出警鈴聲提醒醫護人員預先作處理。

絕對位居全球前段班無誤

林承叡進一步說明,此時醫護人員會作的緊急處置包括調整透析液的溫度、流速,以及鈣離子濃度等各種會影響到血壓高低的變數。因為現在有AI提前示警,像過去導入AI前,若作完前述調整,病人還是呈現昏迷,就只能進行CPR(心肺復甦術)急救了。

數字會說話,在導入AI系統前,台北馬偕血液透析病人平均每年度發生掉壓事件的比率,已從導入系統前的22%降至16%人次率;淡水馬偕血液透析過程中的掉壓事件也從導入AI前的32.5%人次率,減少到25%人次率。相較各國血液透析掉壓人次率從10%到70%都有,馬偕醫院在導入AI後整體掉壓比率平均只有20%左右的表現,絕對是位居全球前段班無誤。 (相關報導: AI機器人進入醫療現場 減輕醫護人力負擔實例 更多文章

國壐幹細胞集團開發新藥,有助於大幅減緩急性腎臟損傷所造成的痛苦與醫療花費,並有機會降低洗腎風險。(圖/國壐集團提供).
新藥的研發能讓國人延緩成為「洗腎一族」的成員(資料照,業者提供).

至於血液透析過程中因病人掉壓,且陷入昏迷甚至休克必須進行CPR人次,也從導入AI系統前的平均全年度度8人次,到導入AI系統後,平均全年度需要CPR的次數已減少到3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