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被foodpanda抽成,餐廳還願意上架?背後3大原因曝!難怪讓其他外送難以超越

2025-05-23 12:30
根據統計,台灣人最常使用的外送平台是foodpanda,那為何foodpanda會成為台灣的外送龍頭?又為什麼商家明明會被抽成,還願意上架在foodpanda?(資料照/陳又嘉)
目錄

台灣外送市場歷經轉變,從早期由店家自聘外送員服務顧客,到近年包括 foodpanda、Uber Eats 等國際平台相繼進入市場,甚至統一超商也推出本土平台 foodomo,外送選擇日益多元。尤其在疫情期間受到政府政策影響,加上人心惶惶憂心出門用餐會染疫,更加推升了外送平台的使用人數。根據統計,台灣人最常使用的外送平台是foodpanda,那為何foodpanda會成為台灣的外送龍頭?又為什麼商家明明會被抽成,還願意上架在foodpanda?對此,財經專家「財女Jenny」、foodpanda商務協理蔡興樺在《下班經濟學》頻道中深入分析,點出foodpanda成功的關鍵原因,以及如何優化外送員、店家、消費者的體驗,成為讓對手難以擊潰的外送王者。

常用度(圖/取自下班經濟學)
外送平台常用度。(圖/取自下班經濟學)

你多久會叫一次外送呢?財女Jenny表示,foodpanda一天就有80萬筆交易量。而餐飲外送平台的信用卡刷卡額從2019年的48億推升到2023年的946億,關鍵轉列點在疫情最嚴峻的2021年躍升到707億。不過,2022年、2023年的信用卡消費總金額相去不遠、成長趨緩。因此,如何拓展廣的服務、開源更多元的營收,是台灣的外送業者近年來更加關注與投注的一塊。

信用卡(圖/取自下班經濟學)
近年外送平台信用卡消費總金額。(圖/取自下班經濟學)

foodpanda會成為台灣的外送龍頭?

1、佈局時間早

foodpanda 2012年進入台灣市場, Uber Eats 2016年才進入台灣市場,更早搶下機會與佈局。加上母公司Delivery Hero願意用虧損換市占率,因此在疫情前已具規模,疫情一來即大幅拉升訂單數。此外,更在疫情期間率先推出24小時外送服務,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

2、合作商家與外送員數量多

合作家數、外送員人數高於對手,與多元商家合作,類型從連鎖品牌、小吃店到餐廳應有盡有,外送員數量足夠、效率佳,能提升消費者體驗流暢度,也能繞業績有指數型成長。

3、雙邊媒合完善

外送仰賴的是消費者搜尋、預定;商家接單、烹調;外送員取貨、配貨的緊密關係。搭配地理位置演算法分派訂單,達到效率最大化。

媒合(圖/取自下班經濟學)
雙邊媒合流程。(圖/取自下班經濟學)

4、積極拓展額外收入

隨著外送平台聚集大量外送員及用戶,如何進一步實現貨幣化成為平台下一步的重要課題。以 foodpanda 為例,除了原本的配送服務,母公司也積極拓展廣告業務。透過在外送員車輛、外送包裝等處張貼廣告,不僅提升品牌曝光,也成為平台新的營收來源現階段foodpanda 母公司,廣告收入,已經佔總成交值的 3~4%了。

foodpanda如何持續優化維持優勢?

1、改善系統與協調外送員

foodpanda推出「製餐時間」功能,藉此解決外送員到店時餐點尚未完成的情況。此功能可讓商家主動回報餐點準備狀況,提前與外送員進行時間協調與分配,避免雙方空等,提高整體運作效率。該功能也結合機器學習技術,透過商家的回報紀錄,不斷優化對每間店鋪製餐時間的預估模型。一旦系統偵測出製餐時間過長,也會介入調整。 (相關報導: 都賣咖啡為何星巴克年收百億,路易莎卻快撐不下去?專家點5大關鍵:快不賺錢了 更多文章

2、升級商家的服務窗口

為了提升商家服務效率,foodpanda升級商家的服務窗口,讓商家遇到問題時可以快速密切的解決,不會求助無門耽誤效率。過去當商家遇到如修改營業時間、調整菜單內容、或設定廣告投放策略等問題時,往往不知道可以找誰處理。foodpanda觀察到商家在操作平台上的困擾後,決定整合資源,改為由明確的業務窗口服務,協助商家快速釐清問題與獲得解方。此舉不僅大幅提升回應效率,也讓商家能專注於營運本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