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川普關稅,台灣大老闆們怎麼看?近6成認為新台幣一年內可能升到28

關於川普對等關稅政策可能對台灣及全球經濟的影響,上市櫃公司協會最新調查出爐。圖左至右依序為上市櫃公司協會創辦人施明豪、榮譽理事長蔡榮騰、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兼任研究員陳德昇、華信統領企管總經理袁明仁。(林彥呈攝)
目錄

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震懾全球市場,儘管現階段似有轉圜餘地,許多企業仍然不敢大意。根據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最新調查,​​​約有80%企業預期對等關稅政策將對台灣經濟產生不利影響,將近60%認為新台幣匯率會在一年內升值到28~30元區間。

上市櫃公司協會全體會員總市值在台灣證券市場的占比高達20%,本次由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兼任研究員陳德昇、華信統領企管總經理袁明仁擔任共同計畫主持人,於5月8日至5月16日針對關稅、匯率、台美談判的預期等關鍵議題進行調查,問卷對象為電子科技業、傳統製造業、金融服務業及生技業等100多家大廠,都是由董總級的大老闆們親自填答,具有相當程度的參考性。

企業最關心「雙率」

根據最新調查顯示,上市櫃企業家對於台美「對等關稅」的談判,其中40%預期最終稅率將會落在15%~20%,但有將近6成的受訪企業認為,即便稅率在此區間,影響仍然很大,希望談判能有更好的結果

此外,72%的受訪企業認為,台美對等關稅談判對於台灣影響最大的政策,是美國要求新台幣匯率升值,將近6成受訪企業認為一年內新台幣會升值到28~30元,甚至也有企業上看25~28元。

企業不會自行吸收關稅成本 倒楣的還是消費者

面對川普已經徵收10%基準關稅及未來可能課徵的對等關稅,受訪企業的因應方式大多是透過重新協商定價以及部份轉嫁客戶,可見賠錢的生意沒人做,但精明的客戶也不可能自行吸收,因此最終受害者可能還是消費者。

川普心心念念製造業重回美國,但在這項調查中,不看好投資美國的受訪者就佔了38.2%,若在美國投資要成功,企業希望美國政府應協助解決勞工和技術人才短缺、工會互動調適,以及租稅減免、成本降低與相關法規管制等影響投資的關鍵問題。

在川普實施對等關稅之前,企業的投資布局前四名依序為中國(60.4%)、東南亞國家(50%)、美國(35.4%)和日本(28.1%),而在川普實施對等關稅之後,排名改為東南亞國家(35.5%)、美國(34.4%)、墨西哥(18.3%)及印度(6.5%),企業投資中國、日本幾乎掛零,可見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對於台商在全球投資布局具有偌大影響。

企業破解「關稅」、「匯率」雙重對策

在對等關稅的壓力下,企業為了求生存,積極採取各種破解之道,針對關稅採取的五大因應措施包括「與客戶協商關稅成本分攤」、「開拓多元市場」、「調整海外生產基地」、「保有現金流」、「內部節流管控」。

至於針對匯率的五大避險策略,包括「降低美元部位」、「分散市場、提高產品價值」,「採用即期、遠期外匯」,「應收與應付帳款匹配的自然避險策略」,以及「向客戶反映售價」。

企業希望政府提供哪些協助?

雖然川普關稅對於企業造成嚴重影響,台灣政府積極提出各種因應措施,但高達9成的受訪企業表示並未申請政府協助。

上市櫃公司協會研判,可能是因為對等關稅衝擊太大,政府提出的措施無法真正幫到企業,或是上市櫃企業本身資源較為豐富,可以靠自己的力量解決,第三種可能是政府提出的因應措施宣傳不到位,或是沒有單一窗口負責協助解決。

根據調查顯示,企業建議政府提供的協助包括下列10項:

1.加強對等關稅的談判

2.低利貸款

3.提高內需

4.增加營運資金專案提供

5.出口補助

6.增加對海外投資的直接實質協助

7.放寬企業可雇用外勞名額

8.避免銀行收銀根

9.投資抵減從寬認定

10.降低營所稅稅率

面對川普關稅 企業、政府都要有所準備

上市櫃公司協會認為,企業應減少對美國市場依賴,開拓東南亞、印度及歐洲市場,藉由提高生產效率抵消關稅成本,並且及早分散市場,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及定價權,加速數位轉型升級,同時儲備充足的現金流,才能因應未來市場變局與挑戰。

上市櫃公司協會也向政府提出建言,面對新台幣升值至28~30元的預期,以及關稅可能落在15~20%,將導致企業獲利減少、經營困難,甚至無利可圖,可能衍生失業擴大與企業倒閉,政府部門應採取積極、便捷與有效輔導措施,為受影響的產業提供補貼、貸款或保險,並且透過減稅或補貼促進內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