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對美元今年4月以來狂升3.159元、升幅10.52%,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今(23)日於法說會後媒體聯訪時表示,新台幣過去幾年大致在27〜33元兌1美元間浮動,絕大多數台灣企業都是愈戰愈勇且經營體質愈來愈好,升值與關稅戰雖是挑戰,但對台灣的產業競爭力還是充滿信心。
新台幣今年3月31日收在33.182元兌1美元,今日升至30.023元,李長庚說,新台幣的升值,尤其5月份,讓很多人嚇了一大跳,不過新台幣過去這些年大致在27〜33元浮動,台灣的廠商與投資機構大概都已經找出一些因應的方法,當然這一波升值比較麻煩在於還有關稅戰的問題,對台灣不同產業的影響可能也不太一樣。
假設產業本身競爭力夠強、產品替代性相對較低,譬如像台灣的半導體,即便面對關稅戰或新台幣升值,抵抗能力相對會比較強,但假設產業本身毛利不高,面對新台幣升值加上關稅調高,壓力會比較大。
李長庚說,台灣從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初網路泡沫,到金融海嘯、歐債危機、COVID-19等等,絕大多數台灣企業都是愈戰愈勇,而且經營體質愈來愈好,「我是覺得說這些都是一種挑戰,不過我對台灣的產業的競爭力,我還是充滿信心。」
美公債殖利率飆破5%,國壽部位有限
國內壽險業的海外投資很大比率配置在美元債券,美國30年期公債殖利率近期升破5%,日本30年期公債殖利率也飆逾3%,引發關注。國泰金控財務長陳晏如今日在法說會簡報時強調,國泰金核心子公司國泰人壽的國外固定收益配置,北美洲雖占逾一半達52%,但主要在優質企業發行的公司債,像Google、Apple、NVIDIA,不是大家比較擔心的美國國債。
李長庚也說,國泰人壽投資的債券絕大多數都是公司債,「比如像美元來講,基本上我們幾乎沒有什麼美國公債的投資,因為整個公債受政府政策影響比較大,我們就專注在這些最好的公司所發行的公司債,可以規避掉一些政府政策上的干擾。」美債與日債近期波動大,對公司債當然有間接性影響,但就整個債信部分來講,「政府公債本身的債信,對於比較好的公司債本身的影響相對是比較小的。」 (相關報導: 國泰金法說》65%→69%,國壽逆勢做了這件事,無懼台幣5月狂升 | 更多文章 )
有媒體問李長庚,總統賴清德宣示將成立主權基金,台灣現在有條件可以成立主權基金嗎?李長庚說,很多專家提供很多的建言,他就不太方便多說了,他只希望說,「如果真的成立主權基金,基本上它能夠有一個比較明確的管理規則,然後真正的有專家來管理,讓我們的主權基金可以產生對台灣的經濟發展,尤其對於戰略性的產業的發展,可以產生帶動的作用。」主權基金還沒有正式成立,他只能衷心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