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真的不開心!川普再次「警告」蘋果,iPhone只有兩條路:美國製造或25%關稅

iPhone 16等消費性電子新品上市,帶動相關供應鏈出貨。(資料照,洪煜勛攝)

自認能「說服」庫克(Tim Cook)讓蘋果(APPLE)將旗下iPhone手機生產線,從印度、中國等其他國家,遷回至美國本土的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近幾日透過《金融日報》(FT)等媒體報導,似乎再次有被糊弄的感覺。為了讓蘋果真的意識到他是認真不滿意,川普23日再次透過個人粉專發文,警告蘋果公司、「假如iPhone沒有在美國本土製造,那就等著接收25%進口關稅通知吧!」

彭博》報導引述川普在Truth Social粉專發言,這位總統的字裡行間非常不開心,「我早就告訴蘋果的執行長提姆・庫克(Tim Cook),我期望在美國銷售的iPhone,必須在美國製造與生產,而不是在印度或其他任何地方。如果不能做到這個要求,那蘋果就必須向美國政府,支付至少25%的進口關稅。」隨著川普發布聲明後,美股期貨即刻跌至當日低點,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100指數(Nasdaq 100)領跌,蘋果股價同樣應聲下挫4個百分點。不過,蘋果公司尚未對川普的威脅做出任何回應。

打從川普重返白宮就職那一刻開始,這家科技巨頭就成為現任政府,施壓和恐嚇的主要對象之一,川普與其執政團隊不斷威脅,試圖迫使蘋果將更多製造業工作機會,從中國、越南、印度等現有供應鏈所在國,大量移轉回美國本土。但這個天馬行空的要求,無論從成本利潤層面考量,或美國現有產業結構來看,蘋果都很難達成總統的期望。

從成本推估,假如強行把iPhone供應鏈移回美國,那每支出廠販售的iPhone智慧型手機,價格絕對不可能是現在的定價,而可能是現在2至3倍。此外,將生產線移回美國,等同從零開始的規劃,不只企業得付出極可觀成本,如今的美國社會,似乎也缺乏工程和製造人才,短期內幾乎不可能實現這個白日夢。

中國北京鬧區的蘋果(APPLE)專賣店外。(美聯社)
中國北京鬧區的蘋果(APPLE)專賣店外。(美聯社)

其實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曾說過,中國的製造優勢不只有低成本,「在美國,你召開一個器械工程師會議,我不確定人數能否坐滿一個房間。但在中國,你可以需要幾個足球場才能裝得下。」而一部包含至少1500個零件的iPhone,其組裝難度遠高於MacBook,也就更加依賴中國的生產線。

蘋果長時間將絕大多數iPhone都交給中國供應鏈製造,倘若未來真的在川普威脅下,不得不回美設置生產線,根據產業分析師推算,美國本土市場販售的「美國製造」(Made in USA)iPhone,定價恐怕將從現在1000多美元,大幅上漲至3000、甚至上看3500美元(約新台幣10.5萬元),美國消費者是否願意為此買單,也將成為蘋果一大挑戰。

2024年9月9日,加州庫比提諾,蘋果執行長庫克在蘋果總部展示新款iPhone 16。(美聯社)
2024年9月9日,加州庫比提諾,蘋果執行長庫克在蘋果總部展示新款iPhone 16。(美聯社)

事實上,庫克為了迎合川普的立場,先前已經決定減少在中國的生產比例,藉此避開美中貿易戰潛在矛盾或衝突,把生產線與產能轉移到印度;同時也主動向華府給出承諾,將在國內曾聘員工、創造更多高階與技術工作機會,還會在未來4年內投資5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5兆元)。但這一些主動討好的計策,似乎沒能讓川普滿意,他依然要求蘋果,停止在印度擴大投資生產線,盡快在美國本土設置工廠。 (相關報導: 關稅會把iPhone推更遠?川普「美國製造」夢恐成天方夜譚,缺人、效率低又昂貴才是真正問題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