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寶島》對話《王子》 京都漫畫展重溫臺日共同記憶

文化部次長王時思(左)與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事務局長勝島啓介在展場合影。(圖/ 駐日臺灣文化中心提供)

一場深刻描繪臺日漫畫百年情誼的文化盛事,「臺灣少年與日本少年—臺日漫畫‧百年邂逅」國際交流展,於昨(24日)在日本知名的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隆重開幕。此次展覽不僅是臺灣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自2023年10月成立以來,首次策劃的大型國際交流活動,更透過逾三百件珍貴史料,引領觀眾穿梭時空,共同見證臺日兩國漫畫文化發展的百年軌跡與深厚羈絆。

展覽以日本漫畫巨匠手塚治虫的傳記《手塚治虫物語》,與記錄臺灣漫畫出版前輩暨人權運動者蔡焜霖先生一生經歷的《來自清水的孩子》作為兩大敘事軸線,巧妙對照出臺日漫畫史上諸多交織的時刻。這些故事不僅呈現了個別漫畫家的生命歷程,更映照出兩地漫畫發展在不同時代背景下的共同記憶與文化連結。

展場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一批極具歷史意義的珍貴展品。其中包括1947年由手塚治虫與酒井七馬共同創作、被譽為日本戰後新漫畫起點的《新寶島》雜誌原件;以及由蔡焜霖先生創辦,深深影響臺灣一代青少年的《王子半月刊》等經典刊物。這些超過300件的展品,許多均為首次在京都公開,為臺日漫畫史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見證。

展覽的主視覺由《來自清水的孩子》繪者周見信設計,他以每年規律往返於臺日之間的「淺蔥斑蝶」為核心意象,藉此象徵兩國漫畫文化百年來如候鳥般持續遷徙、交流互訪的深厚情誼。此外,展覽亦特別規劃了臺灣漫畫家高妍與日本漫畫家川勝德重的原創作品展區,呈現當代臺日漫畫創作者跨越時空的藝術對話與創新活力。

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特地遠赴京都出席開幕典禮並致詞。她強調,臺灣的國家漫畫博物館與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皆由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物再生而成,這樣的背景讓雙方的合作更顯意義非凡。提及展覽的重要人物蔡焜霖先生,王時思感性地表示:「蔡焜霖前輩不僅是臺灣漫畫出版的先驅,更是人權的先行者。他若地下有知,此刻有這樣一個紀念臺日漫畫情誼的展覽在日本展出,定會感到無比欣慰。」她誠摯期盼,透過此次展覽,能讓更多日本民眾認識臺灣的漫畫、臺灣的故事及其背後的歷史文化底蘊。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代理主任陳登欽也對所有參與的研究者、策展人及贊助單位表達了由衷感謝。他指出:「這次『臺灣少年與日本少年』特展,是國漫館與京都漫博館合作的第一步,我們深切期待未來能有更多、更深入的合作計畫,讓臺灣豐富多元的漫畫內容與創作能量,持續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

為慶祝展覽開幕,駐日臺灣文化中心特別邀請來自屏東縣的「全樂閣木偶劇團」與「明興閣掌中劇團」,帶來了《偶戲總動員》及《孫悟空尬哪吒》等精彩的傳統掌中戲目。精湛的操偶技藝與熱鬧的劇情,讓現場充滿了歡樂的臺灣味,也為此次漫畫文化交流增添了更多元的藝術色彩。

「臺灣少年與日本少年—臺日漫畫‧百年邂逅」展覽將於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展出至今年6月24日,並預計於夏季回到臺灣,在臺中的國家漫畫博物館與國人見面,接續這段跨越百年的文化對話。 (相關報導: 世界之窗呈現捷克藝術風貌 國資圖「此時此刻:當代捷克漫畫」展登場 更多文章

展覽主視覺,由臺灣藝術家周見信設計。(圖/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提供)
展覽主視覺,由臺灣藝術家周見信設計。(圖/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