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商換到本國企業,竟讓她崩潰到自行離職…專家揭「不會讀空氣」對職涯的致命殺傷力

職場專家告訴你,被資遣不一定是你的錯。(圖/取自youtube)

許多外商高管驍勇善戰,除了業務上要爭第一,更會自我行銷,建立自己在業界知名度,這些高階人才自然成為本國企業競相挖角對象。幾年前,外商金融圈開始出現團隊出走潮,老大被高薪挖走,同一陣營部屬通常也會跟著跑。也許你會問:「外商不是重視個人績效嗎?老闆離開後,部屬才有機會往上爬,為什麼這些人願意追隨,進入本國企業工作?」

說穿了,主管的大片江山都是靠團隊打下的,帶著信任部屬投靠新東家,先鞏固自己勢力,日後才能順利開闢另一塊疆土;跟隨的部屬獲得加薪或晉升,大家不但是戰友,也願意共創前程、共享美好成果,繼續為下個目標奮鬥。                                                                                            

一直都在外商圈打拼朋友莉莉,六年前因小孩照護問題被迫離開職場,前年開始試著找工作,卻無法順利回到熟悉的外商環境,於是選擇進入本國大型企業。

她說:「剛開始我很怕被砸鍋,因不熟悉組織文化、又沒相關人脈,所以我總是戰戰兢兢。」

「真得是本性難移,沒過多久就開始我了解、我知道、我會做、讓我來的自以為是態度,不斷地踩到同事的底線、地雷。」

「還記得有位主管提醒我,工作上要給自己多點彈性。」「當時我傻傻的,搞不懂真正的用意。」

「不屬於任何派系,四年間我被輪調 5個不同職位,心裡盤算只要好好做事、有好表現,應該可以存活下來。」「不料,無法融入當時團隊,又看不到前景,最後受不了就提出辭呈。」

我反問莉莉:「發現自己的適應能力需要加強時,有採取任何改善行動?」

莉莉回我:「可能是個性太堅持、固執,認為自己能力被埋沒,現回想當時的薪水和職務都不錯,是自己太任性。」

另一位返台工作友人東立,也因外商僧多粥少問題,最後在本土企業擔任企劃室專員。值得慶幸的是,因為隻身國外工作一段時間,需要經常出差、遠距工作,對於速度放慢和加班這兩件事,他並不排斥。

「回來前,妳有提醒我速度要放慢,但沒想到是從100快轉調至30的慢速,可以2小時完成的工作,硬生生被拖了兩天,難怪大家都在加班。」

「老闆一直強調團隊合作重要性,個人績效是建立在團隊達標基礎上。」「老闆還叮嚀,所有芝麻綠豆小事都要向他報告。」

「老實說,我覺得同事能力不足,是工作進度落後主要因素;不過為了經濟問題,且戰且走騎驢找馬。」

適應力也是一種工作能力

進入一個新環境、新組織,自己的罩子就該放亮點,新人保持謙虛、學習態度,設法了解老闆個性、喜好,接受同事們的多樣面貌,展現你的高度適應力,才能在工作上有所表現。綜觀這兩位朋友都犯了相同錯誤:

感到委曲求全

經常心不甘情不願,認為自己被低估、被矮化,希望得到更多讚賞;總覺得主管不懂你,同事和你是不同國的。事情都有兩個面向,也許大家只是想以和為貴,試著換位思考,你應該如何轉變,才能成為大家的同路人。

大鍋飯不一定就不美味,有些主管就是喜歡守秩序的乖寶寶,大家不爭不吵,他就不需要出面做協調。老闆不是笨蛋,誰有能力可以交付任務,誰最會打混拍馬屁,他們看得很清楚。只要你有一身好功夫,一定會被看見、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