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世界各國銷售超過1000萬本的暢銷書,卻在作者故鄉被禁止發行長達70年。

惡魔的呢喃
前德國納粹黨黨魁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1945年4月30日傳說在柏林開槍自盡,他生前所撰寫之自傳《我的奮鬥》(德語:Mein Kampf)版權在德國當地被封印,今年版權封印時效將屆滿。
這本即將解禁的「惡魔之書」,將在德國掀起怎樣的波瀾?

鼓吹種族滅絕惹議
《我的奮鬥》共分〈奮鬥的回顧〉與〈民族社會主義運動〉上下2冊,各在1923年、1924年完成,有「納粹聖經」之稱。
希特勒在書中強烈表達對猶太人的厭惡,《我的奮鬥》因此被認為是歐洲猶太人被大規模滅絕的思想基礎,是最被詬病之處。

《我的奮鬥》上冊是希特勒1923年11月在慕尼黑發動「啤酒館政變」、意圖推翻德國威瑪共和政體(德語:Weimarer Republik)失敗被捕,在巴伐利亞州蘭茨貝格監獄(德文:Landsberg am Lech)服刑時所寫,隔年出獄將《我的奮鬥》下冊完成。
封閉70年的禁書
現在,《我的奮鬥》在網路其實可輕易下載到全文,包括美國在內許多國家也都有出版紙本。2013年《我的奮鬥》還曾登上亞馬遜書店「宣傳與政治心理學」類暢銷榜。
過去,《我的奮鬥》德文版版權歸屬於巴伐利亞州政府,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巴伐利亞州即發布《我的奮鬥》在德國禁印至今。
《紐約時報》報導,在德國,作者版權將在他逝世70年後失效,讓《我的奮鬥》重新在德國出版界流通打開一線曙光。

德國學術界已準備好再版
今年過後,德國各家出版商將可不受規制、合法複印《我的奮鬥》發行,位處慕尼黑的「德國當代歷史研究所」已規劃以「點評註解」方式在版權期滿後出版,此舉引來不少抗議,包括猶太人團體。
「德國當代歷史研究所」聲稱,該單位從1940年代後期就一直研究納粹如何興起與衰弱,也曾出版希特勒演講稿註釋版本,他們一直在等《我的奮鬥》版權期滿當天的到來。

該研究所副所長貝奇肯(Magnus Brechtken)認為他的學術團隊會為《我的奮鬥》這本魔鬼之書附加適當註釋,防止種族殺戮在歷史重演。
其實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境內並無強制《我的奮鬥》銷毀,僅禁止再版。但除了德國當地禁印,世界各國版本流通都很順暢。

印度瘋迷希特勒
2003年《閣樓雜誌》(Cabinet magazine)就曾報導,英文版《我的奮鬥》在美國1年可賣出2萬多本。
近年,希特勒還在印度颳起流行,《我的奮鬥》在印度2001年~2010年10年內賣了10萬本,2006年孟買開了「希特勒的十字架」(Hitler's Cross)咖啡館,2011年「希特勒的窩」(Hitler's Den)撞球館也在那格浦爾(Nagpur)開張。
甚至當年(2011),印度還籌拍電影「希特勒戀愛了」(Hero Hitler in Love)。印度學術界也一度將《我的奮鬥》列為商學院研究「經營策略」必讀聖經。

2013年北韓領導人金正恩曾選擇《我的奮鬥》當伴手禮贈送北韓領導高層。《我的奮鬥》希特勒親筆簽名版2014年2月洛杉磯拍賣會則以25000美元(約新台幣75萬元)售出。
儘管今年《我的奮鬥》在德國版權時效屆滿,德國社會仍持續有質疑聲浪,擔心《我的奮鬥》德文版版權開放,會激勵近年世界各地眾多新興納粹政黨(如希臘「金色黎明黨(Golden Dawn)」),成為新納粹黨擴大活動的基石。

打開潘朵拉盒子後
2012年,德國曾做過調查,結果顯示有五分之一德國人仍有「反猶太人」傾向。
慕尼黑猶太人社團領袖、前「德國猶太人中央理事會」主席克諾布洛赫(Charlotte Knobloch)就堅決反對《我的奮鬥》再版,認為此書對德國人而言,就像「潘朵拉盒子」,一旦開啟,再也無法闔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