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外國記者會(The 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 FCC)近日因一份調查問卷而遭到北京政權的警告,凸顯香港媒體行業的最新動蕩。
該機構在周五(5日)發佈一項對其媒體從業者會員進行的調查結果,其中顯示,絶大多數受訪者對《國安法》實施後,媒體報道的邊界感到不確定,並認為記者在香港的工作環境全面惡化。
同一天,外交部駐港公署罕見發表聲明批評FCC,稱其「肆意攻擊香港國安法和香港新聞自由」。
自去年6月北京在香港推行《國安法》後,數十個非政府機構和民間團體陸續宣佈解散,代表媒體從業者的機構也不免例外受到攻擊。香港記者協會自9月開始就遭到保安局局長不斷批評,目前正艱難地維持工作。
香港外國記者會前執委、資深記者莫泛思(Francis Moriarty)對BBC中文表示,「FCC目前的處境很不穩定,但並非完全出乎意料。」

「破壞性打擊」
近25年來,香港外國記者會和香港記者協會、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三個機構共同舉辦每年一次的人權新聞獎(Human Rights Press Awards),以表彰在人權領域的優秀報道作品。但目前三個機構都陷入危機。
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已經宣佈關閉,香港記者協會受到攻擊,香港外國記者會的一位副主席也因香港簽證被拒而離開。
「我預計目前針對(FCC)這份內部調查的批評,是對人權新聞獎發出警告的前奏」,莫泛思說,「這將是對亞洲各地與權利相關報道的一種破壞性打擊」。
他認為人權新聞獎「幾乎必定受到威脅」,香港外國記者會和香港記者協會應該立即決定該獎項的未來。
香港外國記者還是駐香港外籍記者和本地記者的重要交流平台,時常舉辦專業講座和午餐會,並邀請世界各地政商界人士發表演講。
曾經受到邀請的嘉賓政治光譜覆蓋廣泛,包括前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親民主政治人物陳方安生、天安門學生領袖吾爾開希,以及幾個月前受邀請的親北京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等。在2018年,FCC因邀請主張香港獨立的陳浩天出席演講而受到北京譴責。
FCC於1943年成立,當時正值二戰期間日本佔領中國。它的第一個基地設在由國民黨領導人蔣介石控制的重慶省,隨著國共內戰愈演愈烈,後來遷往南京和上海。1949年中共建政後,FCC移師香港,經歷過幾次搬遷,目前設在港島中環一座被列為歷史建築的大廈裏。
何為「敏感話題」
FCC的調查結果受到國際和本地媒體廣泛關注。該機構稱調查是「為了衡量我們的會員對《國安法》出台後香港媒體環境的信心」。
調查在2021年8月底至10月底進行,受訪者是該機構的記者和新聞工作者會員。一共收到99份回復,佔總問卷約25%。得到的回復中有70份來自外媒通訊員,29份來自本地媒體記者。
這份調查的結果顯示,有84%的人認為,自《國安法》出台以來,記者的總體工作環境有所惡化,尤其提到消息源不願意被引用,記者需要自我審查文章或圖片。15%的人說沒有變化,一個受訪者說情況已經好轉了。 (相關報導: 德國護衛艦「巴伐利亞號」訪問日本,日德防衛官員強調擴大印太防衛合作 | 更多文章 )
另一項重要結果是,受訪者對「敏感話題」的界定感到不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