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聿文觀點:二十大加冕禮前,習近平防控極左大於打壓資本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經濟會議。(新華社)

北京當局雖然會為某種政治目的而利用極左,但對極左的防範一刻也沒有放鬆,甚至比防範資本更防範極左。

在去歲末司馬南等人發起的對聯想的圍攻中,有一種觀點認為,2022年中國的主題是權力和資本的搏鬥,持此看法的理據除了民間極左派對以柳傳志(聯想集團創辦人)為代表的資本的攻擊外,主要還是去年中共當局對大資本的整肅,前者正是因此加入到打壓資本的合唱中來。而官方放任針對聯想的持續圍攻,又進一步加重不少人對當局今年要繼續打壓資本的疑慮。此外,二十大於今年的舉行也構成了上述看法的一個背景,要確保二十大順利舉行,當局必須警惕一切破壞性的力量,但現在能夠挑戰習近平的,似乎只剩下資本了。

然而,視權資博弈為2022年中國主題的觀點很可能是錯的,最近發生的兩件「小事」或許能揭示當局的政治密碼,不是要繼續壓制資本,而是將專政之劍指向極左,拿某些極左勢力祭旗,以安撫資本。一件事是廣東高院判決前科龍集團董事長顧雛軍獲國家賠償43萬元,被輿論認為安撫民營企業家及資本的信號作用明顯。另一起事是河南平頂山市新華區法院前不久以「尋釁滋事罪」判處「紅色文化會」五名90後青年從幾月到一年不等的徒刑。

顧案是2017年習欽定的三起要平反的標誌性案件之一,可此後的「平反「遭遇地方勢力阻擾,並不順利,2019年中國最高院撤銷了對顧的部分量刑。隨後顧向廣東高院提起高達一億多元人民幣的國家賠償申請,雖然這個數額同其10年牢獄之災以及被掠奪的企業和資產相比不算多。但顧當時對獲國賠並無指望,他的這一行為更多是表達一種對廣東地方政府的抗議。而廣東高院判決賠償,用新聞的話說,是要體現「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支持民營企業守法經營、健康發展的政策導向「。

相比顧獲賠償,五名「紅色文化會」的青年被當局判刑更值玩味。當局指控他們通過購買手機、電腦,注冊、購買微信賬號,代辦、注冊公司,開通微信公眾號,開辦網站等各種手段,以「紅色文化會」名義,打著宣傳紅色文化的旗號,長期利用信息網絡在微信朋友圈、微信好友中多次發布大量抹黑黨史的文章,詆毀多名前國家領導人,以此賺取打賞和流量牟利,形成了一個惡勢力團伙。中共的「尋釁滋事罪」一般是用來對付反體制的異議人士和維權者的「口袋罪」,但現在用在「紅色文化會」幾個極左的青年身上了。

他們成為河南地方當局眼中的惡勢力團伙」,不過就是發布了據稱詆毀多名前國家領導人,抹黑中共黨史的文章。用公布此案的紅色中國網」的話說,起訴書提供的11個證據,只是這六位青年從2021年3月底到4月23日不足一月的時間裡轉發的11篇文章而已,但卻觸怒了當局。這11篇文章從標題看,主要是對鄧小平的攻擊,例如,鄧X揭批其父的鐵證」鄧XX40多年得到彌天大謊,江X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薄XX內部講話徹底揭開鄧XX的嘴臉」鄧X論下的八大倒退」歷數這40年鄧XX全面封殺毛XX的三十六條」 (相關報導: 徐和謙觀點:兩岸冷而回穩?新年前習蔡互動的解析 更多文章

安撫資本 壓制極左

雖然這兩起事情發生的時間很接近,前者出現在今年初,後者發生於去歲末,但它們本身沒有任何關聯性,要是在正常狀況下,本不應把它們放在一塊論述的。然而,恰恰是中國的政治環境太不正常,於是看似不相關的兩起事情就具有了某種「聯想」價值。可以把對顧雛軍的國家賠償看作對民營企業家和資本的某種討好或妥協,之所以要照顧資本的情緒,當然是整個大的經濟環境不好,再加上要開二十大,經濟不能太難看,於是在去年打壓資本後,要安撫一番資本,免得資本家「躺平」,經濟徹底失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