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臺灣科學節,由教育部轄下的五大科學館及十大科普基地,共推出百餘種、近兩千場次各類精彩的科學活動,吸引五十多萬民眾熱烈參與。而今年由教育部與科技部共同主辦第二屆臺灣科學節,其科工館以「循環經濟.生生不息」為推動主題,規劃七大項活動,有科普市集、工作坊、擴增實境闖關遊戲等,其中「循環生活嘉年華活動」藉由攤位活動展示介紹生活中食衣住行與循環經濟的關係,及民眾如何在日常中落實循環經濟,於11月7日科工館北館平等大道戶外廣場圓滿結束,用趣味又酷炫的方式讓民眾認識循環經濟對於地球生態永續的重要性!
金屬中心受邀參與嘉年華 展示近兩年研發成果
金屬中心受邀參與嘉年華,展示近兩年在循環議題上的研發成果,像是如何將再生鋁材結合發泡技術,應用於救生浮具上,概念產品不僅美型便利且符合環保永續,獲得2021 iF設計獎。更設計兩個科普關卡「誰是神準預測王」、「叫我手作職人」,藉由互動體驗、親手實作讓小朋友深入認識再生發泡鋁的金屬特性,以及了解再生鋁的製作過程到如何發泡,將生硬的冷知識藉由歡樂有趣的方式向民眾傳遞。
另一個展示亮點則是人造珊瑚,取用廢棄石材與廢棄蚵殼,藉由製程控制來調整材料內的成份比例,將環境廢棄物轉化成創新綠色材料,形成具耐高溫鑄造、回收之陶殼模材料,可應用於陶瓷藝品釉料、濾石等,亦可結合3D列印技術,作為珊瑚復育與古蹟修復等,該技術不僅已技轉工業鑄造使用,也與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合作,成功吸引海洋微生物附著於人造珊瑚體上,未來人工魚礁生態再造指日可待! (相關報導: 記憶力不好、常常忘東忘西?哈佛神經科學家簡單三招幫你改善健忘! | 更多文章 )
想知道金屬中心還有哪些創新研發技術與循環議題息息相關呢?不妨於11/10-11/12前往高雄展覽館參觀「TASS亞洲永續供應循環經濟會展」,中心將展出多達15項技術,像是運用全回收鋁來建立發泡鋁鑄型技術,或是導入綠色製程以提升再生鋁金屬製品的價值,更多亮點技術及實際展品,等您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