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近一週,久攻不下的俄國終於同意與烏克蘭進行會談。烏克蘭總統顧問波多利雅科表示,談判艱難且俄方存在偏見,雙方代表團已返回各自首都,正在尋求近期舉行第二輪談判的可能性。
為什麼俄羅斯願意和談?原因是越發沈重的戰爭成本,正在啃食俄國的財政與民生,普京政府將面臨內政不穩的高度風險。
愛沙尼亞前國防部長指出,俄軍以每日200億美元的預算進行這次的侵略戰爭。隨著戰爭的進行,俄羅斯正被民主諸國、國際組織及各大公司(AMD、intel、台積電)擴大制裁,尤其嚴重的是俄羅斯被踢出SWIFT,不能再進行跨國金融作業。這些隱性損失有可能超過每日200億美金的數倍。
種種不利消息疊加,使得盧布跌幅至空前低點,迫使俄國央行必須升息至20%才能阻止外逃的資金浪潮。即便是全球軍力排名第二的俄國,對上世界排名第二十三的烏克蘭,只要背後有北約和民主諸國撐腰,侵略者仍須付出相當大的成本。
俄羅斯在戰場上實施傘兵與裝甲部隊的閃電戰,又在資訊戰層面發起廣泛的認知作戰,就是為了盡快結束這場侵略戰爭。顯然,俄國也知道一但戰事拖長,對本國有極其不利的影響。
回顧這場戰爭的開始,俄羅斯在各大社群平台發布戰機轟炸烏克蘭的假影片,透過網路向世界宣揚烏克蘭節節敗退,街頭陷入混亂等假消息,企圖營造烏克蘭已成焦土的氛圍。俄方甚至發表聲明,烏克蘭總統在前線作戰的影片是預錄的,哲連斯基早已逃離基輔。
認知作戰(資訊戰)的目標不只是要瓦解敵國的抵抗意識,更是要讓全世界知道再多幫忙也是徒勞。事實證明,俄國的資訊作戰有發揮作用,在戰爭初期就連利益切身相關的北約歐美諸國,對於是否支援烏克蘭都有所遲疑,使得烏克蘭差點陷入孤立無援。
俄國的認知作戰成功到,就連遠在地球另一半的台灣,都有許多媒體跟進報導,甚至有政治人物隨之起舞,藉機恫嚇台灣人,傳達親美會導致戰爭、美國不會協防台灣等疑美論調。
然而,烏克蘭並沒有被認知作戰擊潰,政府透過公開俄軍戰俘名單、戰損數量,加上人民自發在社群網站發布俄軍坦克拋錨、軍人遭綁等影片,向各國傳達戰爭前線的真實訊息。
於是,北約諸國從第二天開始,陸續提供反裝甲火箭、刺針飛彈、防空武器,甚至是提供飛機與外國志願軍。烏克蘭也因此士氣大增,普京的侵略大計幾乎吃鱉。

我們可以發現,認知作戰(資訊戰)影響了民心士氣、外國援助,是切實存在且重要的議題。烏克蘭抵禦侵略者的案例,也告訴我們凝聚國家意識的重要性。失敗主義只會讓侵略者的認知作戰有機可趁。
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在國家存亡之際堅守首都,與軍隊和人民站在一起,用實際行動證明「抗俄保烏」的決心,讓人民願意為國家而戰。台灣的政治人物就該像哲連斯基一樣,一心為台灣人民、台灣利益服務,而不是顧慮侵略者的心情。
實話就是,只有躺平等死才是侵略者最開心的事情,除此之外,只要抵抗就會讓侵略者不開心。
普京不顧國際觀感,在一片錯愕中悍然發起戰爭,未來難保沒有其他獨裁者模仿他的行為。現在就是最需要凝聚台灣意識的時刻,任何散播投降主義的政客都是台灣的罪人。
國際局勢的紛亂時刻,我們更該清楚表達自己的立場。蔡英文總統在第一時間制裁俄國,就是恰如其分的表現,這系列的表態也為贏得美國的親睞。
美國在這個關鍵時刻,派遣拜登總統特使團(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軍事代表、總統代表)、前國務卿龐培歐(外交代表、國會代表)來訪台灣,就是要告訴台灣人,美國會與台灣站在一起。
不是因為這次的快速表態,美國才信賴台灣。而是這幾年台灣不斷堅持自由民主、市場經濟的立場,台灣才變成美國最信賴的夥伴之一。
回首過往,因為堅持認知作戰(資訊戰)的存在、堅守自由民主市場經濟的立場,政府吃了非常多虧。但是政治人物不該看眼下,而是放眼未來的國家利益,這也是我們一向堅持的原則。
一切甘美的果實都需要長久的灌溉栽培,現在台灣收穫了一些,未來也該繼續堅持下去。 (相關報導: 夏珍專欄: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民進黨砲打吳斯懷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行政院政務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