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信義區「宅男窩」看微軟、Google 挖台灣AI腦

台灣微軟AI研發中心執行長張仁炯(左1)帶領的團隊,有新鮮人、20年資歷工程師、總部來的研究員,還有清大教授。

美國總部直接管轄,80人辦公室驚見假人、防空洞……

這是台灣人才和全世界最靠近的一次。

我們走進微軟位於台北信義區一棟新大樓裡的AI研發中心,這裡由美國總部直接管轄,連門禁系統都跟台灣微軟辦公室各自獨立。

一整面牆的白板上,密密麻麻的數學公式,對於坐滿軟體工程師的辦公室來說,不意外。但一右轉,2個假人頭赫然立在桌上,這用來訓練人臉識別技術的道具,清楚說明這裡的研發重點。

再走幾步,有一間「防空洞」,從天花板到大門,都用厚厚的鋁打造而成,門一關起來,所有訊號都收不到。這種用來測試藍牙等無線傳輸的小房間,通常只會設在位於市郊的科技廠裡,如今卻出現在1坪租金高達4000元的精華地段。

「雖然大家還是穿那個鳥樣子,但,身為微軟的研發單位,就要在最精華的地方,讓員工每天來上班感到很驕傲。」穿著T恤、短褲的台灣微軟人工智慧研發中心執行長張仁炯告訴我們。

美國之外,這裡是:微軟AI影像、Google研發最大基地

看似宅男窩,這裡其實臥虎藏龍。有30年前就在工研院做車牌辨識的老將、有從清大資工系借調來的教授、從微軟倫敦調來台灣的工程師,也有來自美國微軟研究院(MSR)的麻省理工博士⋯⋯。目前近80人的規模,張仁炯說,目標是5年招到200人。

同樣在台灣大舉擴張的,還有總部在101大樓的Google,準備在新北市板橋興建全新辦公園區。除了將去年從HTC併入的2000多人硬體團隊搬過去,還要再增聘數百人。

Google在美國之外的全球最大研發基地,在台灣;微軟AI影像處理團隊規模僅次於北美總部的研發中心,在台灣。

為什麼是台灣?

「Google在這裡找的是全球團隊,不是本地化團隊。邏輯就是,美國總部找不到人才,而這裡有。」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聳聳肩,理所當然的說。

因台灣人便宜好用?

程式競爭力全球第7,「我們很貴的」

《富比世》專欄作家簡寧斯(Ralph Jennings)分析,國際軟體巨擘接連來台擴大投資的現象,除了因中美間長期矛盾,中國潛在侵犯智財權、數據中心安全等疑慮,使他們避中國選台灣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聘雇台灣優秀人才的成本相對美國低廉不少。

「我們很貴的,OK?我敢跟你保證,而且跟國際水準沒有差太遠,」張仁炯大笑著回應。

「好用,才是重點,」簡立峰也反駁台灣人「便宜好用」的論調。他認為,跨國企業到海外設公司,從評估、政府溝通到人才招募,其實投入的成本非常高。「如果一個公司說要到一個地方找30個、100個工程師,研發全世界(用)的產品,你千萬不要懷疑他的居心,絕對是因為那些人非常優秀。」

今年4月,美國電腦協會主辦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大學程式競賽(ICPC),台大團隊在全球1萬6千多個大學隊伍中得到第5名。再根據程式設計解題網站 HackerRank最新研究,擁有最擅長程式設計人才的國家中,台灣競爭力也排名全球第7,證明台灣資通訊人才的素質。 (相關報導: 10年後的工作,現在還沒出現!孩子該學什麼?矽谷教父點出學生必備的「唯一能力」 更多文章

只不過,台大資工系教授洪士灝觀察,過去3、40年來台灣硬體代工的發展太突出,造成的困境是,學校教育出來的頂尖人才,無法在以代工為主的公司裡創造出價值,他們很難被給予真正創新、高水準的研發工作。「希望能借重外商來台設研發部門的機會,讓這些過去被埋沒的人才發光發熱。」他強調,希望被形容為「鬼島」的台灣工作環境,能夠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