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唐獎」法治獎得主、加拿大最高法院前大法官阿爾布爾(Louise Arbour)今(27)日指出,她對「國際民航組織」(ICAO)排除台灣參與感到「訝異」,為了更大的公共利益,這類聯合國機構應更重視參與的普遍性,國際秩序不僅很不完美,更有許多要改革,解決包括代表性不足的問題。
唐獎教育基金會在台大舉行座談,阿爾布爾以「在我們推動的法治道路」為題演講,並與前大法官許玉秀、律師陳長文座談。許玉秀提問指出,國際秩序以法治為原則,但台灣被排除在外,例如無法參加在加拿大蒙特婁舉行的ICAO大會,不利全球法治的推動,她問阿爾布爾對台灣或聯合國有何建議。

以國家為單位 是否能代表全部族群?
阿爾布爾指出,根據聯合國憲章,聯合國及其附屬機構的建制,都是以各國平等為基礎,但不可諱言,以國家為單位是不是能真正代表全世界的族群,是有問題的;然而,對於地位仍有爭議或者不被國際社會認可為國家的政治實體,在這幾年來也逐漸有了參與空間,例如教廷,以及巴勒斯坦。
加拿大魁北克省 UNESCO單獨有席次
她以她的故鄉、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為例指出,在加拿大政府的同意下,魁北克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也有席次;關於民航安全這類的議題,更需納入最多參與者;她認為,在國際場域,應設法讓台灣和教廷一樣,以觀察員身份參與,這有道理,也是可以做到的。
阿爾布爾說,她來台灣後得知,台灣無法成為聯合國人權公約的締約國,也非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的成員,但台灣的NGOs邀請國際專家來台灣檢視政府促進人權的努力,就像人權公約締約國接受檢視一樣,這是值得鼓勵的做法。
沒有國際公約限制 台灣可以有更大膽、更進步性做法
同樣的,阿爾布爾說,她也想鼓勵台灣,雖然台灣不是聯合國成員,但「這不能阻止台灣站到最前線」提出有利全球的倡議,沒有受到國際公約的限制,台灣更有自由可採取更大膽、更進步性的做法,協助促進全球利益。
許玉秀希望陳長文也對這個問題表達意見。陳長文指出,沒有北京同意、默認、或甚至支持,台灣無法參與聯合國體系的活動,這是國際政治、國際現實所致,即使台灣可向包括加拿大等國爭取支持,他們顧及到與中國的關係,能做的不多;他認為,台灣必須與北京維持友善的關係,就像過去8年,台灣因能出席上屆ICAO大會,但政黨輪替是常態,唯一的策略是「我們要更努力」。
對於陳長文將問題導向國際政治與國際現實,許玉秀不贊同。許指出,這是國際法治與人權的問題,台灣在國際社會上沒有被當成有尊嚴、有主體性的社群對待,「這是聯合國人權公約所允許的嗎?」即便在兩岸關係良好的過去8年內,因為中國反對,台灣還是不能自己決定以什麼名義參與國際組織,她問阿爾布爾,中國繼續這樣壓迫台灣,台灣有什麼策略。
阿爾布爾指出,許玉秀提的問題非常難處理,現在的國際秩序不僅很不完美,也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革,長久來卻都沒有改革,例如聯合國的安全理事會,以及代表性不足的問題,先前的國際衝突事件導致很大一群人的意見,無法適切反應到聯合國,甚至在聯合國內沒有發聲管道。

台灣參與國際組織 有很強的正當性
以台灣的例子來看,阿爾布爾指出,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有很強的正當性,特別是ICAO、世界衛生組織等,普遍參與才能促進國際利益,這是她為何對台灣無法參與ICAO大會感到「訝異」(surprising),沒有道理利用政治原則、政治規則或政治利益,而排除納入組織才更可增進公共利益的夥伴。

阿爾布爾表示,有一些國家或政治實體的國家地位尚未解決,或仍有爭議,例如,因希臘的反對,在前南斯拉夫分裂後獨立的馬其頓在聯合國等組織也不能稱為馬其頓,如何處理他們的國際參與問題,是有前例可循的。
建議聯合國 應有其他方式讓公民社會參與
她說,有些呼籲改革聯合國者提出較激進的做法,認為聯合國除了國家身份外,應有其他方式讓公民社會參與,讓他們可以不必透過國家的管道,而可參與全球治理;她認為,這樣的主張很合理,因為很多國家仍不是民主政體,或者無法代表國內的少數族群,或者不顧自己國內原住民的權益。 (相關報導: 唐獎得主薩克思談廢死:民意不能是政策制定的決定性因素 | 更多文章 )
阿爾布爾指出,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處境困難,而在現在的國際體制下,參與全球治理者無法代表所有的人,國際組織的代表性不足,是更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