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品超爛卻能寫出一手好書法!北宋第一奸臣蔡京堪稱天才,竟讓宋徽宗花上1年開銷買他的作品

宋朝十惡不赦奸臣蔡京,也曾是勇於追夢的書法家。(圖/維基百科)

蔡京在歷史上的評價非常差。講到宋徽宗,人們也許會以同情的眼光看待他;但講到蔡京,那就是死不足惜了。做為北宋的末代宰相,蔡京被稱為「六賊」之首。他曾命令手下到民間搜刮奇珍異寶,並放任宋徽宗沉迷於自己的嗜好中,使得朝廷動盪不安,最後還讓金兵入侵成功。歷朝歷代所有令人唾棄的事情,他好像全都幹過了,其名聲之差可見一斑。

然而「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儘管蔡京政治上的名聲不佳,但在藝術方面,他可也是才子一名。沒錯,蔡京在當時可不是什麼二、三流的業餘藝術家,而是自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的頂尖大師。宋徽宗擁有絕佳藝術品味,這大家都知道;能獲得徽宗的認可,那表示此人絕非尋常之輩。蔡京不僅獲得宋徽宗的認同,還因此被拔擢為宰相,說他是當代最強藝術家,一點都不為過。蔡京鋒頭最健的時候,隨便寫個字都能在市場上賣出好價錢。人們一談到蔡京的書法,張口就是「冠絕一時」「無人出其右者」話裡話外都透露出「蔡京書法天下第一」。至於一位理應前途光明的書法家,為什麼會在陰錯陽差下,淪為一代奸臣呢?

人肉印表機就是我

沒有人生下來就是個混蛋,蔡京當然也是如此。早年的蔡京每日沉浸在筆研、丹青、圖史、射御之中,儼然是個勤奮好學、品味高雅的好青年;十六、七歲時,已經是聞名遐邇的才子,知名度和名譽等級都有A++。雖然不像王羲之等人有能力開創新字體,但他擅於臨摹各家書法;講白一點,蔡京的眼睛就像照相機,雙手就像影印機,只要看過一遍,就能複製出一模一樣的字。假設把北宋四大書法家(宋四家,也就是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京)的作品並陳,一眼看過去,並從中選出看起來最順眼的,許多人都會選擇蔡京的字。沒錯,蔡京的字就是這麼有魔力。儘管沒有蘇軾的天然、黃庭堅的勁健,米芾的縱逸,卻能讓人覺得「順眼」,看了還想再看。但這究竟是為什麼?祕密其實在於他學得一手好柳體。眾所皆知,柳公權是北宋最受推崇的書法家,柳體之美,在於秀傑深醇之氣。用個形象化的比喻,就像是休假時穿上T恤牛仔褲的大老闆,表面上看起來與普通人無異,但那種與眾不同的氣質,是藏也藏不住的。在楷書字體中,柳體的難度也可說是最高的。唐朝有句諺語「千古學柳體無大家」,足以說明柳體的困難程度。由於它的結構與寫法都比較特殊,且容錯率極低,稍有偏差,「柳味」就沒了。至於蔡京,果然不負「人肉印表機」之名,早在少年時期就就充分掌握了柳公權字體的特色,一撇一畫都能完整呈現柳體神韻。 (相關報導: 雍正弒父、偷改康熙遺詔當皇帝?揭清朝史上篡位疑雲最終真相 更多文章

就連狂人米芾也認可

成年後,蔡京的書法風格出現了轉變。當時的書法界突然掀起一股「尚意」的風潮。「尚意」指的是什麼呢?宋朝以前,書法家重視的是「尚法」,也就是透過模仿古代書法家的筆跡,藉此學習法度;簡單來說,如果古人這樣寫,你就得照著這樣寫,一點誤差都不能有;某方面來說,有點像是機器人,不容易創造自己的風格。「尚意」則相當於中國書法界的文藝復興。人們忽然意識到:盲目追求「像」沒有什麼意義。學得了前人的筆跡那又如何?就算寫得一手好字,但沒有自己的特色,那還不如不學!於是書家們紛紛拋下過去的規矩,以「意」為綱,創造出新興的書法風格。一時之間,各派書家除了提倡反模仿,也提出屬於自己的書道理論,力求創新,以「不踐古人,自出新意」的革新精神衝破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