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南韓都快撐不住了……如果新冠病毒攻進北韓,平壤真能吃得消嗎?

(BBC中文網)

長期以來,北韓一直把她的公共醫療衛生體系視作值得自豪、引以為榮的寶貝。

1953年朝鮮半島戰爭結束之後,平壤本著全民免費的原則創建自己的醫療衛生體系。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體制開始更加「偏向」上層精英。

近來,新冠病毒疫情在北韓的近鄰中國肆虐,三八線那邊的韓國也淪為疫區。假如COVID-19闖入北韓,平壤吃得消嗎?

專家說,基礎設施、設備相對落後的北韓醫療衛生體系可能無法應對高速傳播的新冠病毒疫情。

考慮到自身條件,中國出現疫情以來,平壤一直高調防範,迄今還未出現確診病例。

如果疫情真在北韓爆發,平壤或許需要重新考慮一貫堅持的「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的原則。

「為人民服務」

朝鮮北韓官方宣傳強調醫保衛人民服務

北韓「以人為本」的免費醫療體系創建於1953年,受1972年通過的憲法和1980年生效的公共衛生法的保護。

北韓一貫堅持「自力更生」的原則,醫療衛生體系也強調自給自足。不過,北韓也獲得聯合國組織和國際非政府組織的援助。

醫保主要通過政府運作的醫療中心、國家提供的保險和社會保障系統來提供。

北韓醫療設施(2014年數據來源:北韓衛生部/世界衛生組織)

  • 中央/省級醫院: 133
  • 縣/村醫院:1608
  • 綜合診所/診所:6263
  • 衛生防疫站:235
  • 預防站:55
  • 療養院:682
  • 血液中心:12
  • 總計:8988

國家還負責提供藥品、醫療用品。不過,自從1990年代開始,北韓人還有了另外一個選項。

金正日領導下的北韓歷經「艱苦長征」年代,經濟危機催生「黑市」。

位於首爾的「韓國衛生與社會事務研究所」的趙成恩(音譯,Sung-eun Cho)2019年撰文稱,在北韓,醫生給病人開處方、病人在黑市買藥已經成為「常態」。

朝鮮

2011年金正恩掌權以來,北韓公共衛生重點繼續轉變,國家媒體加強宣傳。

韓國和平和統一研究雜誌2016年發表的文章注意到,金正恩本人也經常強調科技發展的重要性。

平壤還特別關注遠程醫療、醫院、製藥廠以及其他研究設施的建設和現代化。

平壤的遠大目標從官方推出的方針和指令中也可一窺端倪,比如《全國衛生重點及中期戰略計劃》。

北韓醫學雜誌通過發表與戰略目標口徑一致、官宣風格的社論,進一步宣傳平壤的重點和計劃。

首爾延世大學的學者對北韓2012年到2018年間發表的56篇社論加以研究,將社論主題與2016-20全國衛生重點加以對比,尋找顯著目標。

結果發現,製藥業、現代和傳統醫學相結合是重點領域,此外還有醫學科技的獨立研發。

為精英服務

朝鮮北韓許多人享受不到高質量的醫保

儘管原則上講北韓醫保強調為人民服務,儘管金正恩提出了現代化的宏大目標,但實際生活中,北韓的衛生體系更加惠顧精英層,而且缺少資源。

2月21日韓國網站「北韓新聞」的「提問北韓人」專題節目採訪了一位脫北者,他說,1970和1980年代金日成執政期間,北韓人享受到更好的醫療保健待遇。

後來,這個體制越來越重視上層階級,現在許多醫生沒有必須的資力;大多數醫院電力供應、自來水供應和醫療設施面臨短缺。鑒於國營醫保缺口太大,許多病人只好自尋出路。 (相關報導: 國際奧委會資深成員表態:5月底仍未能控制疫情,東京奧運可能取消! 更多文章

2010年7月人權組織「國際特赦」的一份報告強調了上述這些問題,同時也指出北韓普遍存在的營養不良現象。該報告是基於對脫北者和外國醫療衛生工作人員的採訪撰寫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