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破除外界謠傳有關茲卡病毒的四大謠言,包括接種疫苗導致感染小頭症、殺蟲劑蚊蠅醚導致小頭症、茲卡疫情與投放轉殖基因蚊子相關、絕育蚊子推動茲卡病毒傳播。WTO也提醒,懷孕婦女或計畫懷孕婦女,應避免感染茲卡病毒,若不慎感染嬰兒恐是小頭症患者。
世界衛生組織破除茲卡病毒四大謠言:
謠言一:接種疫苗導致感染小頭症
關於接種疫苗導致感染小頭症的說法,世界衛生組織表示,並無證據顯示孕婦接種疫苗,導致新生兒小頭症,小頭症數量增多與接種疫苗並不相關。

謠言二:殺蟲劑蚊蠅醚導致小頭症
謠傳殺蟲劑蚊蠅醚會導致小頭症,世界衛生組織說明,蚊蠅醚自90年代末期使用以來,從未發現它與小頭症的關聯,並評估蚊蠅醚的毒理學數據,並未發現此種殺蟲劑能影響孕婦和胚胎發育。

謠言三:巴西茲卡疫情及小頭症與該國投放轉殖基因蚊子相關
對於巴西茲卡病毒與小頭症病例數眾多,與該國投放轉殖基因文字相關的謠言,世界衛生組織表示並無證據顯示,其基因技術修改某些雄蚊基因,使其與雌蚊交配後產下的幼蟲無法存活,斬斷蚊子的生存能力。

謠言四:絕育蚊子推動茲卡病毒傳播
絕育蚊子利用低劑量輻射使雄蚊絕育,與雌蚊交配後,雌蚊繁殖的蟲卵無法存活,世界衛生組織表示,亦無證據顯示絕育蚊子與小頭症病例增多與其他人體異常缺陷相關。

懷孕婦女應注意 穿戴覆蓋身體淺色衣服
已懷孕或計畫懷孕的婦女,應避免被傳播茲卡病毒的蚊蟲叮咬,透過塗抹防蚊液、穿戴能較能大面積覆蓋身體部位的淺色衣服、使用紗網、緊閉門窗等,並在蚊帳內睡覺,並去除可能滋養蚊子的環境。
茲卡病毒是否可能透過性行為傳播,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目前曾在人類精液中發現茲卡病毒,並有研究提及茲卡病毒透過人類傳播的方式,但是還需更多證據才能證實茲卡病毒會透過性行為傳染。鄰近產期時感染茲卡病毒的婦女,病毒可能在分娩過程中傳播,不過目前還尚未證實,雖然目前已在母乳中發現茲卡病毒,但是還未獲得證據證實,病毒會透過母乳傳播給嬰兒。 (相關報導: 中國確認第三例茲卡病毒 參團旅遊過境香港 | 更多文章 )
世界衛生組織提醒,生活在茲卡病毒地區,或曾經到前往的民眾,應正確使用保險套、確保安全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