偵察美國行動的,不只是俄國:《民主的弱點》選摘(1)

美國2016年總統大選中,民主黨總統參選人希拉蕊.柯林頓深陷「電郵門」風暴。(美聯社)

二○一五年和二○一六年初,歐巴馬總統的每日簡報中,就不斷接到各式各樣的情報,在在透露不安訊息。這些情報,有些是關於有人在窺探美國選務基礎建設。有些則提到有人試圖駭入民主黨網路。時任美國國家情報總監的詹姆斯・克雷帕,身為退役三星上將,從一九六三年到二○一七年間一直在美國政府服務,中間只有幾次短暫中斷,他就說:「我們知道每次大選,都會出現一些零星的俄國干預行動,但都沒有蔚為影響。」克雷帕本人的仕途在冷戰時期節節高升,這段期間美國雖會在海外干預他國大選,本土大選卻大抵未遭他國嚴重干預。所以,這一次他一開始也以為,俄國這些暗地裡的行為,應該也不會起太大作用。他說:「他們應該也只是來蒐集情資、偵察美國的行動,這也不是只有俄國在做,很多國家都會。」

但這一次,莫斯科當局把重點都放在華府,這是他們長久以來的頭號勁敵,但,美國以前雖也這麼看待俄國,但卻已經很久不這樣。二○一五年時,負責處理俄國事務的中情局俄國分部主管史提芬・霍爾就說,打從二○○一年九月十一日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中情局就將大部份用在俄國方面的資源,轉而使用在其他部份。同一時間中情局副局長約翰・麥克洛夫林也同意:「九一一讓中情局不再那麼注意俄國,因為該局把大部份精神都集中在恐怖主義上。」二○一三年中情局代理局長麥可・莫瑞爾則說,這種中情局作業的轉向,後來一直持續下去。他說:「為了恐怖主義,所以包括俄國在內的中情局資源全都被吸收過去,結果就是,中情局對俄國不再像以前那麼熟悉。」美國人民也不再把莫斯科當局當成是值得擔心的對象。二○一四年,僅有百分之九的美國成年人,還認為俄國是美國的頭號大敵。美俄新近在烏克蘭事件上的引爆點,也很少人記得。二○一五年時,有六成美國成人,都說自己對俄國入侵烏克蘭的事件所知甚少,甚至一無所知,更只有一成六美國民眾能指出地圖上烏克蘭的位置。

美國對於俄國這麼的淡漠,成就了俄國大好機會。對於早期俄國干預美國大選的示警,在當時那個時空下,是一點也不起眼的,只有在日後將之放入前後事件發展的脈絡中,才能夠看得出其影響力。俄國在二○一五年時的國際態勢,要比起他前幾年來的不友善許多,也比美國前一任總統大選時不友善許多。這中間的幾年間,普丁已經有過很多動作,像是指控美國策動讓俄國和烏克蘭政壇變天、並用數位方式在烏克蘭製造紛亂、並在歐洲多國間操縱訊息空間。這些其實對於像詹姆斯・克雷帕之流的美國高階官員而言,並不陌生,但他們似乎都沒把它們放在心上。 (相關報導: 美國官員神秘訪台 葉毓蘭:不用配合川普演出「困獸之鬥」 更多文章

維多利亞・紐蘭德(Victoria Nuland)(取自維基百科)
唯一有把普丁放在心上的只有歐巴馬任內的俄國專家,一位就是維多利亞・紐蘭德(Victoria Nuland)。(取自維基百科)

唯一有放在心上的只有歐巴馬任內的俄國專家。兩位有放在心上的專家中,一位就是維多利亞・紐蘭德,她是負責歐洲和歐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另一位則是瑟雷斯特・沃蘭德,她是美國國家安全會議專責俄羅斯和歐亞地區的資深主任。二○一四年時俄國曾經把一份紐蘭德的錄音外流,錄音中可以聽到紐蘭德對烏克蘭大使說:「操他的歐盟。」她的強硬態度,其實華府早有耳聞,但因為這次外洩,讓她的強悍為外界所知。她和沃蘭德兩人,想法接近,負責為華府制定政策,都對普丁非常不信任。她們的職責就是要追蹤普丁的外國政策,所以她們一聽聞俄羅斯在干預他國大選的報告時,就已經擔心只是冰山的一角、暴風雨前的寧靜。紐蘭德說:「我們早在二○一六年三月和四月間就已經示警了,當時其他人都還沒有警覺俄國已經在插手美國大選。」一開始紐蘭德以為,普丁不是要暗助某位候選人,而只是想要把美國大選「搞得一團糟,讓它變成辦不下去,以此報復美國插手烏克蘭,一方面也可以讓俄國人民知道『你們看,每一國的大選都一樣亂糟糟』」歐巴馬的情報主管在這個階段時,都還不相信這是真的。紐蘭德說:「他們說,這是我們這些俄國專家疑神疑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