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受刑人第二代,12歲才知道毒犯老爸在獄中

紅心字會接住了蕭力誠的失落,現在他也開始貢獻己力幫人。(柯承惠攝)

「以前覺得自己上下學、吃外食很酷,現在看到同學中午有人送便當、上下課有家人接送,卻覺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因為還有人照顧。」講起沒有爸爸的日子,十七歲的蕭力誠表現得一派輕鬆,卻掩藏不了眼角閃過的一絲黯然。「爸爸去哪兒?」面對蕭力誠的問題,阿嬤總是回答「爸爸在外地工作」。

十二歲恍然大悟:老爸在坐牢

「出去像丟掉,回家像撿到」這句經常被父母用來調侃小孩的話,倒像是蕭力誠爸爸的寫照,晚出早歸,工作時間又與家人作息顛倒。正因為這樣,他沒有察覺爸爸已經很久沒有回家。

「我之後才知道,小時候去看爸爸的地方是土城看守所。」直到十二歲陪阿嬤旁聽開庭時,蕭力誠才恍然大悟,原來爸爸、叔叔和姑姑都因為吸毒在坐牢。此時,爸爸已經被關了一年多,媽媽早在他四歲時就帶著弟弟離家,只剩下阿嬤、妹妹和他相依為命。「爸爸去哪兒」從一齣溫馨搞笑的電視綜藝節目,成為一擊沉重深刻的發問。

蕭力誠對爸爸幾乎沒有記憶,談到爸爸,他時而結巴、時而停頓、時而咬唇,最後吐出口的卻是:「不知道。」他不知道爸爸在做什麼、想什麼,更不知道他為什麼吸毒,唯一知道的是:爸爸坐牢後,家裡最明顯的改變就是「沒有錢」。

蕭力誠回憶:「同學的衣櫃總是塞得很滿,我的衣櫃打開來卻只掛著同樣那幾件衣服,每天洗才夠換。」家中因爸爸入獄而失去經濟支柱,只能仰賴中低收入戶補助及阿嬤擔任清潔工的收入。

他滔滔不絕地傾洩童年的欣羨。同儕間有人拿著iPad或iPhone趴趴走,三不五時花五、六百元唱歌、看電影或去遊樂園,寒暑假還能全家飛往日本、美國或義大利渡假。「小時候很羨慕他們,我怎麼都沒有?」蕭力誠嘆息。

目睹父親再被上手銬

當同學問起寒暑假去哪裡時,他總簡短回答「在家裡」;當同學要他「跟爸爸、媽媽拿錢啊」,他只能訕然回應:「爸媽都不在家,我家也沒有錢。」不和同學出去玩,也就和朋友沒有話聊,久而久之,朋友也就少了。蕭力誠說:「那個時候有點怕怕的!怕被排擠,也怕沒有朋友。」

爸爸在他國中時曾一度出獄,但中低收入戶補助的平價住宅空間狹小,已不太容得下出獄後的父親。不過,那時爸爸凌晨在市場工作貼補家用,白天就躲在房間裡,依然不見蹤影。蕭力誠依稀記得,爸爸在家裡從來不說話,唯一一次開口,竟讓他嚇得差點輸掉手邊正在玩的電玩遊戲。

爸爸在孩子們的生活中缺席,卻無聲地撐起家中生計。「經濟壓力的確在爸爸回來之後有稍微改善。」不過他突然話鋒一轉:「但他對家裡的經濟貢獻還是不算大,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把錢花到哪裡去了。」

直到他升上高中的暑假,真相終於大白。某天清晨五、六點,在沙發上睡覺的他,在半夢半醒間看見家裡出現「很多人」,爸爸被銬上手銬,後頭則跟著兩名便衣警察在房間裡到處搜。阿嬤原本以為兒子只是紅燈右轉不幸被逮而已,沒想到卻是「死性不改」,又把賺來的錢拿去吸毒、打電動了。 (相關報導: 新新聞》教誨師1抵300,難馴服受刑人 更多文章

「很難過也很生氣,為什麼他一直都改不過來!」蕭力誠目睹父親被上手銬的那一幕。這回再度入獄,恐怕得吃上八、九年的牢飯。「為什麼我想像的爸爸和現實中的差那麼多?為什麼別人的爸爸和我的不一樣?」這些是他心底最深層的吶喊,也是為人子的夢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