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紅觀察:英國人的「肚量」有多大?

2016-05-09 06:50
據「全國食品調察」,從一九七四年就開始針對全國上下十五萬戶家庭進行訪察,直致本世紀初。它顯示了英人飲食偏好和習慣的演變,整個變化過程與文化和消費生活的全球化息息相關。(圖/2016台北葡萄酒展提供)

最近,全英最大型的,創立于一九七九年的老牌連鎖酒吧Weatherspoon突然宣布去除它的招牌餐「傳統周日烤餐」。很多Weatherspoon的老顧客都很驚訝,十五年來,這些顧客每周僅需花費六鎊九五,就可享用傳統烤餐和一杯脾酒。周日烤餐向來是許多英人喜愛的,和家人到酒吧或餐館享用傳統烤餐,也是許多英人的周日習慣。這家以廉價英餐成名的,每周在它的九百五十家分店裡有兩百萬以上顧客的連鎖企業,何以會決定砍掉它長年來的招牌餐?

更何況,Weatherspoon的創立人和經營者,是知名的「脫離歐盟派」的亭馬丁(Tim Martin)先生。這位致力宣揚「英國文化」,發展「英國料理」的保守派,怎麼會願意放棄最具代表性的英餐呢?

更有意思的是該公司對此事的表態。面對媒體詢問,公司發言人否認這是出于經濟考量,否認「傳統周日烤餐」銷路不佳。公司發言人表示,去除這招牌菜的原因是「本公司就是不想再做周日烤餐了;我們有一百多道菜,我們決定要全心集中在其他部份的菜單上」。

公司的「非經濟考量」說法當然讓人懷疑。我這個不太愛英式料理的人,也不得不去Weatherspoon的各分店探個究竟。在West India Dock的分店裡,我在傳統周日烤餐即將結束的最後一個周日,去嘗了它一下。坦白說,烤過頭的牛肉和馬玲藷簡直難以下嚥,像是超市買回來的廉價現成食品,讓人一點味口也沒有。經理表示這是廚師現做的,而且廚房裡有六名廚師,應付不到十位用餐的顧客。我問經理,結束傳統周日烤餐的主因為何。她不經考慮地答:「沒人愛吃啊」。

傳統英式烤餐(烤牛肉﹐蔬菜﹐約克夏布丁﹐和馬玲薯) (白曉紅 攝)
傳統英式烤餐(烤牛肉、蔬菜、約克夏布丁、和馬玲薯) (白曉紅攝)

她說:「現在大家的飲食口味和過去不同了,有多種選擇,很多顧客偏愛墨西哥餐點,或其他口味的餐點。周日的顧客選擇傳統英式烤餐的越來越少了。做英式烤餐很費事,在顧客不愛的情況下,我們覺得不值得再繼續下去。」格林威治分店的說法也相同,他們一致表示:「沒有必要再做傳統烤餐」。

簡言之,傳統英國菜已不是大家的最愛 -- 或更正確的說,它已不是低廉食品消費者的最愛。要花費六鎊九五在外頭吃頓飯的低廉食品消費者 - 多屬勞動階級消費者 -- 寧願去其他地方,比如廉價的披薩餐館,葡萄牙餐連鎖店Nandos和辣雞連鎖餐館PeriPeri﹐它們的菜色種類較多,口味迎合青少年,許多低廉食品消費的家庭出外吃館子經常選擇這類餐館。

英人飲食口味的改變,也是最近國家環境與食品部發表的「全國食品調察」的重點。這項最大規模的食品調察,從一九七四年就開始針對全國上下十五萬戶家庭進行訪察,直致本世紀初。它顯示了英人飲食偏好和習慣的演變,整個變化過程與文化和消費生活的全球化息息相關。 (相關報導: 白曉紅觀察:英國選民怎麼看歐盟? 更多文章

這讓我想起曾和一位在二次大戰期間成家的八十歲的女士希維亞聊到英國飲食口味的改變。到她家做客多次,她總是準備傳統英餐,她兩個兒子經常帶回家讓她嘗的國外食品,她總一點興趣也沒有。後來我才明白,那是她過去艱難的生活養成的習慣。「我們那時後食物都是配給的,哪裡那麼好命。國外食品是戰後好多年後才看到的。」戰時的配給食品吃慣了﹐到了八十多歲的希維亞仍習慣吃罐頭食品,想吃魚肉,也買罐頭魚肉,沒有習慣買新鮮的。我們這代人習以為常的事物,在她眼裡都是來之不易的。自一九六零年代,冰箱和冷凍庫才出現在英國。從那時起,人們才放心地購買新鮮蔬果。冰箱和冷凍庫的出現,才使得她向來依賴的罐頭食品漸被淘汰。

老牌傳統英餐館Simpsons﹐始于18世紀。 (Dave Barkway 攝)
老牌傳統英餐館Simpsons﹐始于18世紀 (Dave Barkway 攝)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