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選時黑中國、上台後又拉攏北京...美國大選近20年必備戲碼:中國威脅論

(BBC中文網)

「中國正利用科技來完善獨裁統治」。「中國貿易行為『不當』、屬『重商主義』、『像海盜一樣』」。

以上是2020年總統大選中民主黨參選人在邁阿密初選辯論中,關於對華關係的表態。

什麼是美國目前面臨的頭號威脅?在首晚辯論中,台上10名參選人有4人指認中國,包括眾議員瑞恩(Tim Ryan)、前住房與城市發展部部長卡斯洛(Julian Castro)、參議員克洛布徹(Amy Klobuchar)、前眾議員迪蘭尼(John Delaney)。

對長期觀察美國競選政治的人士來說,這樣的說辭並不陌生。迪蘭尼此前接受BBC中文採訪時表示,「中國的偷盜行為像海盜一樣。」

第二晚辯論中,美國應如何迎接中國挑戰的問題,被拋向了三名參選人。

「我們要認識到,中國帶來的挑戰很嚴峻。不是搖搖手能打發掉的。中國正利用科技來完善獨裁統治,」黨內新星布蒂吉格(Pete Buttigieg)說。

參議員貝內特(Michael Bennet)形容中國的貿易政策為「重商主義」。華裔企業家楊安澤(Andrew Yang)則說,要打擊中國在貿易中的「不當行為」。

值得留意的是,三人都表示,對華徵收關稅是錯誤的策略。布蒂吉格主張投資國內,提高美國的科技競爭力,貝內特主張聯合盟友向中國施壓。

早前接受BBC中文採訪時,楊安澤表示中美貿易戰「不對任何人有好處」,損害兩國工人和企業的利益。在辯論台上楊安澤說,他若擔任總統,上台後首要修復對華關係,在氣候變化、人工智能、朝鮮半島問題上攜手合作。

貿易戰反對派佔民主黨總統參選人中的多數,但不容忽視的是,民調領先的進步派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與沃倫(Elizabeth Warren)極力支持對華關稅,桑德斯甚至呼籲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

楊安澤在首都華盛頓的地標林肯紀念堂前舉行拉票集會
華裔企業家楊安澤(Andrew Yang)則說,要打擊中國在貿易中的「不當行為」。

中國威脅論: 美國大選必備戲碼

參選人在競選時主張對華強硬,上任之後政策趨於溫和,轉而尋求對華合作,是美國大選反覆上演的戲碼,尤其是在近二十年間。

智庫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韓磊(Paul Haenle)曾撰文指出,總統參選人在對華問題上顯得強勢,是為了展示對於改善就業、貿易和製造業等與普通美國人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問題的決心。

韓磊警告,美國利用中國作為替罪羊長期影響中美互信。同時,他呼籲要區別看待競選辭令與實際政策,中國觀眾在觀看大選辯論時應理解競選辭令針對的是美國選民,並不意味著會成為美國未來的政策。

柯林頓競選時批評在任的老布希「嬌慣獨裁者」,然而他擔任總統時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並將經濟與人權問題脫鉤。

小布希競選時譏諷柯林頓競選言辭與實際對華政策大相徑庭,他當時稱中國為「競爭者」,但上台後轉而描述對華關係為「坦誠、建設性和合作性的」,且親自出席了北京奧運開幕式。

輪到歐巴馬競選時,他抨擊小布希在對華政策上是個懦夫(patsy)。歐巴馬當時直言不諱地稱中國為匯率操縱國,但擔任總統後改變了立場。 (相關報導: 中美貿易戰重啟談判,白宮鷹派怎麼看?川普首席經濟顧問:短期內不會有結果 更多文章

2012年,當共和黨人羅姆尼(Mitt Romney)對陣競選連任的歐巴馬時,前者形容後者對北京「近乎乞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