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U.S. Commerce Department)已開始徵求對半導體徵收關稅的意見,包含台積電(TSMC)在內多家科技大廠先後提交書面抗議。根據美國科技媒體報導,台積電致函商務部的文字,被視為是措辭最為強烈的回應之一。回覆文字中明確警告華府,假如執意對晶片徵收進口關稅,會導致其美國客戶降低產品需求量,導致該公司年度營收大幅下滑,進而影響先前決定在亞利桑那州(Arizona)1650億美元(約新台幣4.95兆元)投資設廠的時程表,甚至有取消投資計畫的可能。
「為了讓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投資案能迅速推進,政府應豁免台積電、以及其他已承諾在美國進行半導體製造計畫的公司,使他們免於收到關稅或其他進口限制。」畢竟在該企業的立場上,台積電無意承擔這筆額外的進口稅,但似乎也不願將額外成本轉嫁給其美國客戶。
The U.S. Commerce Department is asking for comments about its planned tariffs on chip imports.https://t.co/wo9CLwIBug
— Tom's Hardware (@tomshardware)May 22, 2025
台積電最初同意美方,投入650億美元(約新台幣1.95兆元)在亞利桑那建造三座晶圓廠,其中一座目前已投入生產;還有兩座晶圓廠尚未完工;為了這一波關稅,台積電日前再次主動表態,將投入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3兆元)建造另外三座晶圓廠。但如果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堅持要針對運往美國的海外製造晶片徵收關稅,台積電不排除放緩、延遲甚至取消,這套總金額1650億美元(約新台幣4.95兆元)的投資設廠計畫。
身為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台積電主要客戶包含蘋果(Apple)、超微(AMD)、輝達(Nvidia)和英特爾(Intel)。它已開始在亞利桑那州晶圓廠,大規模生產蘋果的晶片,後者預計將在當地採購超過190億顆晶片。然而,台積電亞利桑那州晶圓廠的產能已滿額至2027年底,該公司也對外承認、目前美國廠產能仍不足以滿足全球需求,仍需台灣生產線支援。
在遞交美國商務部的信函中,台積電向美方喊話,「關稅將降低晶片以及週邊零件需求,為此我們鄭重請求華府,避免對美國境外製造的半導體徵收關稅,或甚至祭出其他限制措施。」

這個觀點,同樣獲得美商戴爾(Dell)和惠普(HP)支持,兩家大廠都認為,推動晶片在美國製造,現階段仍缺少基礎設施,也無法大規模供應相關產品,更別提滿足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各家企業仍必須倚賴海外進口,一旦徵收關稅,必將連帶傷害各大美國企業獲利,進而阻礙後續研發予創新能力。
另一方面,近幾年持續面臨財務困境的晶片製造巨頭英特爾(Intel),面對這個問題則是抱持不同立場。英特爾在回覆信件中,第一點特別強調,希望川普政府「保護」美國製造的半導體晶圓和衍生產品,不要讓美國製造的關鍵貢獻被忽視,因此損害美國作為全球半導體製造和技術領導者的地位。

除了豁免基於美國技術和智慧財產權的晶片,英特爾還希望華府能豁免供應鏈廠商,包含總部位在荷蘭的艾司摩爾(ASML)等外國晶片製造設備廠商,也能免徵額外關稅。因為在英特爾看來,雖然該企業支持並致力於在美國本土製造半導體,但短期內要想完全本地化供應鏈,難度極高且窒礙難行。 (相關報導: 在川普威逼台積電之後,「矽盾」還在嗎?德國媒體:黃仁勳力挺家鄉安全,輝達是台灣「矽盾」新核心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