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刺槍術有用無用與存廢的爭論甚囂塵上,個人基於長年任職國軍體能戰技的經驗體認與自許為國防體育志工之使命,曾經數度撰文略述淺見,只是口說無憑,恐怕一片初心又被淹沒於口水之中?所以,屢屢親身時時演槍、處處行槍,以示刺槍術之簡要實用。
刺槍術之所以被蒙上「無用」之污名,只因長年止於基本刺之團體刺。事實上,以此憑論其為「無用」雖不能言其「瞎子摸象」見樹不見林,卻可說實乃片面之詞,毋寧太過於武斷。

刺槍術既為戰技,本以致用於戰鬥為目標,而對刺之訓練乃其重點,只是軍隊積久不訓不練而已,即使少數單位(如體幹班或我應邀所開的班隊)仍有實施對刺,只能侷限於一隅或一時,未能普遍、持恆實施,終究難成氣候,也無法以正視聽。
事實勝於雄辯,去刺槍術之污名不能徒逞口舌之爭,而要以「技」服人,尤其是對刺之表現。是故,本人即使在退伍後應邀至部隊開班經驗分享,也多以對刺為要項,亦曾於過去2年連續舉辦「軍民通用刺槍術對刺比賽」,參加人員除包含現役軍人、後備軍人之外,更有國高中生。今年年底亦將持續舉辦第3屆比賽。
對刺是綜合體能、技能、心能、智能、潛能的鍛鍊與考驗,訓練的附加價值極高,也是我軍旅及退伍迄今40年始終強調與推展的重點。只可惜,事與願違,難以順利發展至全軍普遍實施,刺槍術也因為長年大都止於團體刺、基本刺而被誤解曲解,蒙上無用的污名,但我相信:真金不怕火煉,刺槍術不但將在軍隊持續推動,更有拓展成國防體育運動競技的潛力。

於今,刺槍術的種能仍然持續培育,甚至退伍的後備軍人,以及學校的高中、國中小,也有萌芽的樣態,從2屆3次的「軍民通用刺槍術對刺比賽」參賽的狀態即可為證!
值得關注與期待的是:國防部日前明白宣示刺槍術持續訓練的決心,並將採取精進的作為。如今,因應兩岸緊張形勢,當局亟思後備動員規畫整備之際,更願刺槍術以「對刺」為核心重點,既在軍隊普遍落實,又期引領風潮帶動學校、社會跟進,蔚為國防體育運動,為厚實軍隊基礎戰力及全民國防奠基,我在一秉初衷竭盡綿薄之力協助推動之外,樂觀其成、願其有成。 (相關報導: 為蔣公銅像再槓促轉會 國防部:蔣中正是國軍現代重要領導者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前陸軍步訓部體育組上校組長,練槍教槍40餘年,退而不休,以推展刺槍術為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