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淑芬觀點:台灣企業氣候行動新篇章─加速中的企業行動與承諾

作者表示,氣候變遷已是企業永續挑戰的必修課,將是供應鏈客戶、往來金融機構、政府、交易所及社會大眾共同關心的重大議題之一,未來可預見有更多國際級台灣企業的積極減碳目標承諾,將成為環保署進一步設定更積極國家減碳目標的後盾。(圖/ Barni1@pixabay)

企業永續發展的觀念持續在全球擴張中,台灣在2020年更因為世界最大EMS廠商鴻海精密回應全球投資人氣候議合行動「氣候行動100」呼籲,讓今年成為永續發展行動跨領域協同合作值得紀念的一年,未來,期盼有更多台灣企業加入,並獲得更多關注,為美好環境共盡心力。

今(2020)年將會是台灣史上永續發展行動跨領域協同合作值得紀念的一年,在11月5日,世界最大EMS廠商鴻海精密回應全球投資人氣候議合行動「氣候行動100」(Climate Action 100+,簡稱CA100+)呼籲,宣布2050年淨零碳排。鴻海是Climate Action 100+全球議合高碳排企業對象當中,亞洲的先行者之一,也是台灣第一家設定遠高於國家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的上市公司,在正式公告承諾後立刻驚豔全球,CA100+也迅速回應歡迎鴻海積極行動目標,參與議合的國內外投資人也相當振奮。

有趣的是,這件國際大事在台灣並沒有被大肆報導,可能是因為這則新聞安排在與月營收同日公布,證券分析師更關心公司營收成長,這也凸顯台灣在企業永續、責任投資與氣候行動上重視度仍然落後國際,否則在較重視永續發展表現的國家,這樣的新聞可能還會是政府向國際宣傳政績的大事呢。

投資人的積極議合力

Climate Action 100+是由責任投資原則(PRI)及全球四大機構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共同發起,為期5年的大型倡議活動,於2017年12月12日正式啟動。目前全球已有500家以上的投資機構簽署參與CA100+倡議活動,管理資產規模超過47兆美元,台灣參與簽署的有國泰人壽及國泰投信。CA100+將溫室氣體高排放量的全球前100大企業列為優先議合對象,另外,也與極有機會推動清潔能源轉型或是面臨氣候相關金融風險的企業進行議合,目前CA100+已在全球選出167家企業,亞洲企業有33家,其中3家為台灣企業――台塑石化、鴻海及中鋼。此倡議活動希望企業管理階層正視問題,闡明董事會對氣候變遷風險╱機會的職責和監管,採取行動降低整個企業價值鏈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並依循「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書」(TCFD)框架,加強氣候變遷相關的財務資訊揭露。

供應商客戶、金融機構與政府  都更重視永續

台灣高度依賴出口,出口品項非常廣泛,由於各產業供應鏈客戶端對供應商在企業永續的KPI:環境、社會、治理(Environment, Social, Governance;ESG)要求越來越高,加上近年來銀行與投資人等資金提供者也越來越重視企業永續,企業如果對於國際快速發展的永續行動趨勢不夠重視,沒有落實產業鏈ESG規定,將來生意訂單很可能受影響,資金來源與資金成本也可能承壓,長久下來獲利成長性與永續性自然也會變得不穩定。 (相關報導: YouTube公布2020熱門影片排名 他首次入榜就超越蔡阿嘎奪冠 更多文章

換言之,企業對ESG漠視的代價將越來越高,長期ESG表現不佳也可能引發營運風險,最終反饋到財務績效與股價表現。包括台灣在內,已有些國家的企業因為疏於回應投資人或供應商ESG要求而被列為不往來名單,一旦被停止訂單或不再投資後,就要花更多心力挽回。企業應該拋棄過去「CSR是沽名釣譽」或只專注獲利的心態,正視永續已經是國際沸騰話題,在實踐上更要求扎實作為,已經不是透過公關形象包裝可以敷衍的,非常值得企業快馬加鞭補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