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烏戰爭爆發後,人們越來越擔心無論是哪都有可能成為戰場。尤其是川普2.0時代,中國和台灣開戰的可能性增加,這會對韓國的安全和經濟構成相當大的威脅。韓國33.27%的海上運輸量和99%的中東地區進口原油都會經過台灣海峽。如果台灣和中國開戰,這條海運路線很有可能會被切斷。其實就算不爆發戰爭,只要中國封鎖台灣附近的海域、對台灣施壓,就會對韓國經濟造成巨大的影響。
那中國以武力入侵台灣的可能性有多高呢?對此,有一本書進行了犀利的分析,而在美國引起了很大的反響。那就是美國著名政治學家邁克爾.貝克利(Michael Beckley) 以及霍爾. 布蘭茲(Hal Brands)教授共同撰寫的《危險地帶:與中國的衝突即將到來》(Danger Zone: 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這本書集中分析了人類歷史中霸權國家和挑戰國家之間爆發戰爭的原因。該書主張,在霸權國家和挑戰國家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如果迅速追趕的挑戰國家成長速度放緩並開始衰退,發生武裝衝突的可能性會大幅增加。因為當挑戰國家在達到頂峰後開始走下坡時,會擔心再也沒有機會成為霸權國家而變得焦慮,導致做出錯誤決定的可能性增加。書中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德國就是一個代表性的例子。當時德國因為經濟成長開始停滯而感到極度焦慮,最後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該書指出,從這個角度來看,現在的中國就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德國,處於岌岌可危的狀態。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快速成長,是因為有「人口」這個強勁的成長動力。中國是因為工作年齡人口(15 歲至64 歲人口)持續增加,才實現了快速成長。但中國的工作年齡人口在2011年達到9 億、創下歷史新高後就持續減少,因此中國的經濟成長率將明顯放緩,國力也將在不久之後達到頂峰,接著開始減弱。另外,在人口結構惡化時,中國犯了一個很大的失誤,那就是在與美國開展霸權競爭時,中國不但沒有拉攏周邊國家,反而強烈施壓,導致周邊國家都成了敵人。該書表示,這可能將會使中國的經濟成長完全停滯。
問題是,中國的政治環境變得過於僵化,因此更有可能會做出錯誤的選擇。中共前主席毛澤東逝世後中國政府權力分散,因此保持了相對穩定的政治環境。而在江澤民、胡錦濤時期,最高領導人被視為「同儕之首」(First Among Equals),因此就算是國家主席,權力同樣有限。但習近平在執政期間取消了國家主席的任期限制,得以終身執政。習近平目前身兼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這三大要職,並在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和政治局安插了自己的親信。另外,習近平連任三屆,實際上瓦解了中國自1989年以來維持的集體領導體制,鞏固了一人獨裁體制。
(相關報導:
為何一半的美國人支持川普?言行極端不按牌理出牌,背後竟然有感人原因
|
更多文章
)
中國至今為止能推行靈活的經濟政策,可以說是因為維持了集體領導體制。由於是集體領導體制,當經濟政策失誤時會由集體負責,而不是由一個人負責,再加上最糟的情況是換掉國家主席,因此可以避免共產黨受到譴責。但現在的中國實際上是習近平一人獨裁體制,因此要是中國經濟出了什麼問題,就必須要由他一個人負責,他當然會變得更執著於權力。另外,一人獨裁體制最大的弱點是最高領導人一旦下臺就有可能會遭到政治報復,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中國會將政治置於經濟之上。
為了加強政治權力,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削弱了大型科技產業,並以「共同富裕」為由,打壓了各種新產業。中國的內需市場則因為實施了過長的「清零政策」正在嚴重衰退。中國還削弱了長久以來作為中國門戶的香港的經濟地位,並與周邊國家發生了得不到什麼實際利益的領土爭端,導致衝突不斷。中國甚至從2024年9月開始,對金融產業進行了監管。像這樣,為了加強政治權力,中國經濟陷入持續惡化的惡性循環。
如果中國經濟遲遲不能恢復,那對習近平體制的不滿情緒將會加劇,而假設中國試圖將這些不滿情緒轉向外部,國際局勢必然會變得更不穩定。因此《危險地帶:與中國的衝突即將到來》的兩位作者預測,未來十年將是最危險的時期。這本書出版於2022年,因此它相當於預測了未來七年將會是最危險的時期。那麼,中國可能會做出哪些「錯誤的決定」呢?兩位作者的主張總結起來如下:
一、 對周邊國家採取更具攻擊性的態度,特別是加大對亞州地區的壓力。
二、 為應對經濟成長放緩問題,採取危險的對外經濟政策。
三、 為阻止社會動盪不安,實施高壓的內部控制政策。
四、 做出會加劇與美國緊張關係的決定,而加深與美國的矛盾。
前四項可以說是中國已經在實施的政策。關於第一項,中國與菲律賓目前正因為南海主權問題頻繁發生衝突。儘管中菲兩國已經同意緩和緊張局勢,但中國仍不斷在對菲律賓的漁船和海岸警衛隊船隻進行水砲攻擊,導致兩國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此外,中國與印度之間也存在嚴重衝突。2020年6月15日,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爆發武裝衝突,造成雙方數十人傷亡。在那之後,印度提高了對中國產品的貿易壁壘,並禁止了TikTok等五百多個中國的應用程式。印度到現在都還禁止大部分的中國人入境。此外,由於中印兩國之間的直飛航班全面停飛,從中國到印度需要途經多個國家。
兩位作者擔心的第二項,即「為應對經濟成長放緩問題,強行實施危險的對外經濟政策」的現象正在加劇。中國的生產過剩問題日益嚴重,但政府不但沒有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反而發放補助,助長了中國企業生產過剩,並將生產出來的產品出口到其他國家。中國政府刻意讓鋼鐵、鋁、電池、電動車、石油化學等幾乎所有製造業領域都生產過剩,並透過政府補助和國有銀行的大力支援,壓低出口單價後,將產品出口到其他國家。這稱得上是利用廉價產品摧毀周邊國家的產業,只求救活本國經濟的危險選擇。
第三項「為阻止社會動盪不安,實施高壓的內部控制政策」的情況也日趨嚴重。中國自2023年7月1日起實施《反間諜法》,加強了對國民的內部控制,並且監視外國企業家的活動。我不清楚中國人是怎麼看《反間諜法》的,但在韓國人眼裡看來這真的很荒謬。如果中國人在接受外國媒體的採訪時,對政府政策提出批評意見,可能會被視為間諜行為而受到懲罰;如果中國人在社交媒體上和外國朋友聊天時,批判政府政策,則有可能會被視為「與外國間諜接觸」而受到懲罰。
(相關報導:
為何一半的美國人支持川普?言行極端不按牌理出牌,背後竟然有感人原因
|
更多文章
)
《反間諜法》也適用於外國人和外國企業。外國企業如果為了進入中國市場而進行市場調查,可能會被視為「商業間諜行為」。在中國旅遊時,如果不小心在軍事設施附近拍到照片,可能會以「收集軍事機密」之名入獄。《反間諜法》最可怕的一點是它的適用範圍模糊不清,因此民眾的所有日常生活都有受罰的風險。
那麼,中國會不會真的像第五項那樣,做出最極端的決定,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呢?兩位作者從未否認兩岸發生武裝衝突的可能性。因此,如果美國和盟國不做出妥善應對,中國很有可能會在經濟成長達到頂峰後開始衰退時做出「錯誤的選擇」。兩位作者的主張總結起來是「當野心和迫切感交會時,會發生最糟糕的地緣政治災難」,而未來七年很有可能將是中國的野心和迫切感交會的時期。
作者簡介|朴鐘勳(Jong-Hoon Park)
韓國著名經濟專家,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27年來致力於研究國內外重大經濟問題和經濟史。畢業於首爾大學國際經濟系,畢業於首爾大學國際經濟學系,並在同校經濟學研究所取得碩士與博士學位,曾擔任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曾於韓國銀行任職,並於1998年入職韓國廣播公司(KBS),擔任首席經濟記者。2024年離開韓國廣播公司後,開設YouTube頻道「樸鐘勳的一拳知識」,以簡單易懂的方式講解各種全球經濟議題。
曾參與多檔電視與廣播節目,包括韓國廣播公司第1頻道的《特派員報導今日世界》、韓國廣播公司第2頻道的《值得一試的早晨》、韓國廣播公司第1廣播的《樸鐘勳的經濟秀》,最近還是韓國文化廣播公司(MBC)的《觸手可及的經濟》固定來賓。
代表著作有《巨大衝擊》、《財富三部曲》系列(《財富的訊號》、《財富的黃金時代》、《2020財富的結構變遷》)、《樸鐘勳的大膽經濟》、《世界最大經濟騙局:世代戰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