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會被中國武力入侵嗎?專家分析「這幾年」最危險!恐出現極端軍事行動

自俄烏戰爭爆發後,人們越來越擔心無論是哪都有可能成為戰場。(示意圖/取自Unsplash)

自俄烏戰爭爆發後,人們越來越擔心無論是哪都有可能成為戰場。尤其是川普2.0時代,中國和台灣開戰的可能性增加,這會對韓國的安全和經濟構成相當大的威脅。韓國33.27%的海上運輸量和99%的中東地區進口原油都會經過台灣海峽。如果台灣和中國開戰,這條海運路線很有可能會被切斷。其實就算不爆發戰爭,只要中國封鎖台灣附近的海域、對台灣施壓,就會對韓國經濟造成巨大的影響。

那中國以武力入侵台灣的可能性有多高呢?對此,有一本書進行了犀利的分析,而在美國引起了很大的反響。那就是美國著名政治學家邁克爾.貝克利(Michael Beckley) 以及霍爾. 布蘭茲(Hal Brands)教授共同撰寫的《危險地帶:與中國的衝突即將到來》(Danger Zone: 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這本書集中分析了人類歷史中霸權國家和挑戰國家之間爆發戰爭的原因。該書主張,在霸權國家和挑戰國家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如果迅速追趕的挑戰國家成長速度放緩並開始衰退,發生武裝衝突的可能性會大幅增加。因為當挑戰國家在達到頂峰後開始走下坡時,會擔心再也沒有機會成為霸權國家而變得焦慮,導致做出錯誤決定的可能性增加。書中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德國就是一個代表性的例子。當時德國因為經濟成長開始停滯而感到極度焦慮,最後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該書指出,從這個角度來看,現在的中國就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德國,處於岌岌可危的狀態。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快速成長,是因為有「人口」這個強勁的成長動力。中國是因為工作年齡人口(15 歲至64 歲人口)持續增加,才實現了快速成長。但中國的工作年齡人口在2011年達到9 億、創下歷史新高後就持續減少,因此中國的經濟成長率將明顯放緩,國力也將在不久之後達到頂峰,接著開始減弱。另外,在人口結構惡化時,中國犯了一個很大的失誤,那就是在與美國開展霸權競爭時,中國不但沒有拉攏周邊國家,反而強烈施壓,導致周邊國家都成了敵人。該書表示,這可能將會使中國的經濟成長完全停滯。

問題是,中國的政治環境變得過於僵化,因此更有可能會做出錯誤的選擇。中共前主席毛澤東逝世後中國政府權力分散,因此保持了相對穩定的政治環境。而在江澤民、胡錦濤時期,最高領導人被視為「同儕之首」(First Among Equals),因此就算是國家主席,權力同樣有限。但習近平在執政期間取消了國家主席的任期限制,得以終身執政。習近平目前身兼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這三大要職,並在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和政治局安插了自己的親信。另外,習近平連任三屆,實際上瓦解了中國自1989年以來維持的集體領導體制,鞏固了一人獨裁體制。 (相關報導: 為何一半的美國人支持川普?言行極端不按牌理出牌,背後竟然有感人原因 更多文章

中國至今為止能推行靈活的經濟政策,可以說是因為維持了集體領導體制。由於是集體領導體制,當經濟政策失誤時會由集體負責,而不是由一個人負責,再加上最糟的情況是換掉國家主席,因此可以避免共產黨受到譴責。但現在的中國實際上是習近平一人獨裁體制,因此要是中國經濟出了什麼問題,就必須要由他一個人負責,他當然會變得更執著於權力。另外,一人獨裁體制最大的弱點是最高領導人一旦下臺就有可能會遭到政治報復,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中國會將政治置於經濟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