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的浪潮即將席捲而來,你準備好乘風破浪,還是屍沉海底? 我說,你現在就該停下腳步,運用「PMI列舉表」重新評估你的職涯。 花個3分鐘,可能改變你往後30年……
我從大二開始在台北的林語堂故居打工,擔任展場導覽員,直到研究所畢業。由於對林語堂及導覽工作相當熟悉的緣故,我很早就開始盤算將來畢業後要來應徵文物專員,肖想剛畢業便無縫接軌,省下謀職的時間與心力。
然而,天不從人願。研究所畢業前不久,原本的文物專員離職,故居開出職缺,我卻在此時收到兵單,只好眼睜睜看著這份工作被奪走,懷著天妒英才的心情入伍了……
新訓的那段日子,每當在烈日下操槍操到手舉不起來、淋著午後大雨並身穿臭酸雨衣步行近一個小時前往靶場、被指派為打飯班在午休時洗碗、刷鍋、清廚餘時,想起這份擦身而過的工作,都會情不自禁在內心呼喊:
「天啊!為什麼要當兵?專員的薪水穩定,又是我熟悉的環境,跟同事也混得不錯,根本就是為我量身打造的工作。要不是卡在兵役,我現在可爽了呢!」
退伍後,文物專員仍在職,暫無離職打算,這又讓我咒罵了兵役制度一頓。不過,再抱怨也不是辦法,接下來,我便把心思放在寫作教學的工作,直到今天。
回頭來看,當時沒有接任文物專員,對我而言,可能是最好的安排。雖然薪水穩定,但卻是採約聘制,沒有十足的保障。此外,這份工作有沒有前景?我能從這份工作學到多少東西?將來離開這份工作後的規劃如何?我當時完全沒有考慮這些問題。像我這樣容易安於現狀的人,肯定是持續做下去,不思上進。運氣好一點,沒有被裁員,不過一輩子就只是一個專員,如此而已……
因此,我常在想:餬口是很重要沒錯,但我們實在不該為了眼前的工作而埋頭苦幹,是否偶爾應該「職涯勒馬」一下,盤點這個工作的優劣,然後仔細發掘那些隱藏在習以為常中,想都沒想過的危機呢?
PMI列舉表,你的職涯照妖鏡
這學期,我在某大學的進修部講授閱讀與寫作。學生多半是在職進修,有些人的工作資歷已有將近二十年。上週的課程,我帶他們運用「PMI列舉表」重新檢視目前的工作,衡量利弊得失,並引導他們思考未來發展,提前做好規劃。這張表格說穿了很簡單,只有三個部分:
1. Pius(優點):喜歡或贊同的原因。
2. Minus(缺點):不喜歡或不贊同的原因。
3. Interest(考量點):目前缺乏足夠訊息,還看不出來是優點或缺點的因素。
以下是一位修車廠技師所填的表格:

在撰寫這項工作的優、缺點時,大腦會將過去的經歷進行系統化的整理,原先模糊的概念也逐漸具象化,最後攤在眼前就一清二楚了。要繼續做?先去進修?規劃轉職?還是跳槽到別的產業?絕對會有更明朗的看法。 (相關報導: 「你有什麼興趣?」看似輕鬆好答的「興趣題」其實暗藏深意…善用這招準備,直接勝出錄取! | 更多文章 )
重點是,在搜尋「考量點」時,我們會逼自己去面對過去沒有想清楚,甚至完全沒有想過的問題;找到問題後,再進一步蒐集資訊,判斷是優點還是缺點。以這位技師的考量點「我有辦法修車修到老嗎?」來說,如果修車這項產業,可以維持現狀發展下去,那他就可以靠它吃一輩子,算是優點;但如果這項產業在不久的將來會沒落,他得另尋出路,那就得列入缺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