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一起床總是流鼻水、噴嚏打個不停? 皮膚紅腫、搔癢,讓你不堪其擾? 突發胸悶、呼吸困難,令人不知所措?
上述過敏常見的症狀,總是造成生活上的困擾,更間接影響課業、工作上的表現,嚴重時更可能威脅生命安全。對過敏患者來說,居家環境、天氣變化都可能危機四伏,杜絕過敏的發生必須從生活做起,讓我們從瞭解過敏開始,一步步打擊過敏原,守護全家人健康!
進入過敏的祕密花園第一站,你會發現有四大皇宮,也就是過敏的四種類型,首先向大家簡單的介紹,接著再針對常見過敏疾病的類型,帶大家深入遊覽。
過敏反應的類型
依反應機制的不同,過敏又分為四種類型,以下向大家簡略的介紹:
第一型為即發性過敏反應 (immediate hypersensitivity)
此類型造成的疾病,常見的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
第二型為抗體依賴型和細胞毒殺過敏反應 (antibody-dependent cytotoxic hypersensitivity)
此類型的症狀的發生,主要有輸血時輸入不同血型發生排斥的溶血現象、Rh血型不合的反應等等。
第三型為免疫複合體媒介過敏反應 (immune complex-mediated hypersensitivity)
此類型常見的疾病有過敏性肺炎、血清病、紅斑性狼瘡等等。
第四型為遲發性過敏反應 (delayed-type hypersensitivity)
常見的有惡性貧血、器官移植後的排斥反應、接觸性皮膚炎、肉芽腫等等。
本篇文章的重點,主要以第一型的過敏反應為主,帶大家了解生活中常見的過敏現象,以及發生的原因究竟為何。
何謂過敏
過敏,即是過度敏感的簡稱,人體的免疫系統就像是我們的防護罩,當它接收到許多原本無害物質(過敏原)的刺激,將其視為入侵者與其對抗產生的反應。而這個身體的防護罩一般稱之為IgE(免疫球蛋白 E),也稱為「過敏抗體」。
常見的過敏原有哪些
塵蟎、食物、花粉、寵物、蟑螂、空氣懸浮粒子都可能是引起過敏的因子。由於台灣氣候潮濕的特性,使得塵蟎擁有良好的生長環境, 舉凡床單、被套、枕套、冷氣濾網、書櫃傢俱都有它的蹤影,也間接引發了許多過敏症狀。食物如牛奶、蛋、小麥、海鮮、花生等都容易引起過敏反應。
比較特別的部分就屬蟑螂了,你可能無法想像,一隻活蹦亂跳的昆蟲怎麼引發過敏?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其實蟑螂本身帶有很多病菌,但最主要的致敏因子,是牠的分泌物或排泄物中的蛋白質成分,可能會經由人體的呼吸道吸入或汙染家中的食物、餐具,進而引起過敏反應。
過敏的誘發機制
當過敏原首次進入人體時,會激活體內的B細胞,並啟動了防禦動作,接著活化的B細胞會發育成為漿細胞,引發抗體IgE的大量製造 ,這些E型抗體會附著在肥大細胞上形成致敏表面。
當我們再次接觸過敏原時,過敏原會與肥大細胞上的IgE抗體結合,使肥大細胞受到激活,誘發它釋出組織胺等物質,進而引起的過敏反應,如氣喘、鼻炎。 (相關報導: 帶寵物到公司上班,適合嗎?正方喊紓壓、反方怕過敏,多家企業跟風引爆激烈攻防… | 更多文章 )

瞭解體內的致病機制後,將帶你進一步瞭解,這些細胞的變化,究竟會衍生出哪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