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自動販賣機投下硬幣,點選想要的是飲料、零食後,「哐噹」一聲購買的商品立刻落入出貨口,多餘的零錢也已找回給你。這習以為常的景象,你曾思考過背後的原理嗎?究竟機器是如何辨識我們投下的硬幣,以及完成整個購買流程呢?
▲科學頻道 Science Channel 透過一段驚奇的 2 分鐘短片,為我們介紹了自動販賣機內部的運作流程。(影片/取自 YouTube)
外國科學頻道 Science Channel 曾透過一部影片,介紹自動販賣機的運作原理,以下讓我們來看看被我們投入販賣機內的硬幣,是在經過怎樣的奇幻旅程後,被辨識、分類,然後替我們買下商品的。
在硬幣被投入機器到顯示金額前,這短短的數秒內,它會經由複數的感測器識別樣貌與型態,通過層層關卡後才能替你買下一罐飲料。

首先會由「光感測器」負責確認硬幣的大小。

再由電磁鐵判別硬幣的材質,也是為什麼我們投塑膠的進去永遠被退回來。

通過檢測的硬幣會順著軌道落入機器內部,分門別類進到儲存槽,例如這枚硬幣外型較大,在抵達合適的位置前,它就不會滑落前面較小溝槽內。當硬幣是假的,沒有通過前面的檢測時,則會直接進到退幣槽,還給我們。 (相關報導: YouTube從沒這麼丟臉過!官方影片7天奪下「史上差評最多」的影片…3大失誤惹怒全球網友 | 更多文章 )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投入的金額不會剛剛好,這時機器就需要進行找錢的作業。疊放著大量硬幣的儲存槽會開啟底部機關,一次一枚地仔細退出找零金額,使其落入退幣槽內,完成整個作業流程。